这个时候的贾宝玉,是情窦初开的年纪,秦氏恰巧满足了他的全部幻想,所以秦可卿的一切都是完美无瑕的。
其实,这种特殊的情感,多发生在青少年的身上,当有一天我们变得更复杂,这种感情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情绪会绝迹。
哪怕是现代老男人,也有可能陷入类似贾宝玉的这种迷局。
一起欣赏陈丹青《艳遇擦身过》,不知道谁是陈丹青的自行“摆渡”。
《艳遇擦身过》
不知女人有没有,男人希望有艳遇。我现在还有这种fantasy:让你轻微快乐的不是真的艳遇——艳遇概率,少得跟空难一样——而是fantasy:也像空难的恐惧般,一念闪过,闪过一念。
但我有个毛病:旅途中不会主动跟人说话。不是架子大,是害羞,天性如此。我觉搭话是轻佻的,有的男女没几句就熟得跟前世冤家似的,火车没开就已经打牌了,那份儿亲昵呀:嗨!你瞧你、瞧你,讨厌!
我给你说一次艳遇,真的艳遇。我是画画的,贼眼,去年从上海飞北京,一眼瞧见队伍最前面正在签票的女子,美人!后侧面那么好看,简直”专业”美人!她掉头走了。走了,我就忘了。
我经常迟到,好几次是广播播音找我,连名带姓,那次我也是最后进机舱的人。坐满了,一眼看见她——不是我在找她:这样的美人,怎会不看见呢。美术馆最好的画,老远勾你目光——我一排排对座号,居然就在她身边:我靠走廊,她居中,靠窗一位小女孩。看见正面了!形太准了,眉眼鼻梁,笔笔中锋,像王羲之的字。王羲之的字,极姿媚的。我暗自高兴。要命的是害羞同时到位,你知道,害羞其实是倔强的情绪。我们就这样并排坐着,我不可能别过脑袋看她——除非眼睛长在太阳穴靠耳朵那儿——她索性坐我远点儿,还能偷看她。
害羞,一个老男人心里的小男生情结。我们从小不跟女生讲话,看到漂亮出众的女性,紧张,拘谨,这种心态跟一辈子。平时我胡说八道很放松,人不多的聚会,谁相貌出众,我会暗暗拘谨。现在还这样,没办法,这是性格。我很想画身边这位美人,跟她讲话,但此时此刻我知道什么都不会做,还不如没艳遇。起飞了。她开始睡觉,身子弯下去,头发垂落,挡住脸面。空姐送茶水了,我替她攒在我的小桌面上,伺机递给她,光是递递也风流啊——我插队时有个哥们儿,打起人来拳脚忒狠,可是他常到县汽车站守候下车的女生,抢着给人扛行李——我也不过如此伎俩。可是没得逞。她全程熟睡,根本没喝水,也不注意水杯。她偶尔起身朝椅背后仰,中国人很少侧面这么标致——我到底还是扭头看了,真是惊艳!摸出一支圆珠笔,一个信封,反面是白的,我飞快勾勒,飞机轻微颠簸,线条也颠簸。还好,我记得偷看周围有没有人注意,简直是作案。完了。北京到了。艳遇结束了。飞机停稳,灯光大亮,我起身让她出来,活活看她走掉,一句话没讲。她标致到那样,自己知道,埋头走开。下一次坐飞机,放个什么电影,香港片。她演皇后,绫罗绸缎,嗔怒着——哦,难怪,她是演员。过一阵,报摊上一本彩色杂志封面,又是她,查对名字:范冰冰,那位邻座睡美人。做个悬念小说还行,留着期待。结果呢,结果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
文章结束了。
让大才子陈丹青如此着迷的美女,不是照样被某些人贬得一无是处吗?
所以,这篇“赋”也只是贾宝玉的情感的迸发,以至于到了难以自抑的程度,所以“秦氏”才会美成那个样子。
难道你没有过类似的经验?
呵呵。
如果你真的没有,那么我只能说,也许你终会遇到这种情境的。
也许某一天,你也会变成骚客,为某个人“写诗”“作赋”。
请一定记得,在宝玉眼中美若天仙的可卿,在贾宝眼中是这样的“袅娜纤巧,温柔和平”。
小结一下神奇的第五回。
原本简简单单的第五回,被很多戴了有色眼睛的“砖”家们,用利欲熏染的心,看到了太多太多的所谓的“背后的故事”。
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臆想。
只是变复杂了之后的眼睛,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之后的不适应,是戴上厚厚面具之后无法摘除的后遗症,是不但身体逐渐老去,连内心的青春也慢慢远离的证据。
当皇帝一丝不挂的站出来的时候,作为看客,我们已经再也无法找到勇气说出真相,或者我们不敢相信真相就是真相,我们已经习惯了高深的分析,无法面对彻底的简单。
好吧,我只能再一次感叹,即使是21世纪的当下,面对《红楼梦》作者在几百年前就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勇气,我们集体表现得滑天下之大稽。
绝大多数的我们,还是愿意带着懦弱和所谓的深奥,隐藏在马甲后面故作神秘。
生活本身何尝有过神秘?
所有的神秘,都是故作神秘。
所有的高深,都是故作高深。
我还是愿意再一次重申,《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一个已经看遍了人间悲欢离合的老江湖,含着眼泪,带着羞层的微笑,用超越我们的真实,一层一层剥开自己青春幻想和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勇敢者做的尝试。
谁说第五回的词是判词?
当我们习惯了屈服于权威,扔掉自己的思考,人云亦云的时候,第五回就成了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迷。
好吧,本人就再拖拉一会,再分析一首词,彻底结束第五回。
原文:“宝玉……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着:‘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
让我没想到的是,不知道谁先说了第五回的词是给每一个女子下的判词,于是接下来的专家读者们就你也判词我也判词起来,谁说这是判词?
判什么判?人家说判,你也跟着判?
第一回作者说的清清楚楚,此书主要是记述“闺友闺情”。
而诗词的功能是什么?
下面引号内的段落再次鸣谢度娘。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我觉得度娘上对诗词的定义还是非常准确的,下这个定义的学者还是懂诗词的。
诗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因此,这首词,是用来抒情的,不是你破案的工具,不是作者是暗示你用这个作为线索去探佚。
这就是直抒胸臆地描写宝玉对他的一个贴身大丫鬟的感情。
剩下的诗词会在后面的读评中慢慢进行分析。
马上开始第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