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奇葩说》中李诞说,做废物需要天赋,普通人只能好好活着。和同学们分享这句话时,大家听完的第一反应都是哈哈大笑。
“所以,我们只配好好活着,累的跟狗似的,写没完没了的作业,上没完没了的班儿。因为我们自知没有做废物的天分。”同学们深有同感地点头。
断了做废物的后路,剩下的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了,比如这不多不少的又一年。
去年的今天,也是在常去的咖啡厅买了一杯外带。今天这一天,也是如此,和往日不同的是今天没要馥芮白,而是买了女友爱的香草拿铁。
“你居然买这么甜的?什么情况?”女友问。
“生活都这么苦了,心里就甜点吧。”我开玩笑。
嗯!既然只配好好活着,那就先装个样子啰,毕竟身后还有那么一堆拖油瓶看着呢。很认同好友的观点,语文老师的兴趣爱好和眼界,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从天赋还是生活本身,都决定了我也只配好好活着。
年少时心里藏着一副五彩缤纷的蓝图,以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一个,是不普通的那一个。虽然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有主见,但是仍然在内心自导自演了一出大戏,隐隐地觉得未来会有故事。
“立春一过,城市里还没有什么春天的迹象,但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后来看顾长卫的《立春》,听到这句台词时,好似听到了回声,回答了年少时那部波澜壮阔的内心戏的答案。
是啊,的确“风真的就不一样了。”
什么时候开始觉得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呢?应该是每一个今天的自己,都觉得昨天的自己够傻时吧。
有人说,“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傻瓜,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啥东西。”网上也有人说,像罗振宇和马云这样的人,至今未发现他们的疆界在哪里,因为他们的自我是始终处在一个动态革新之中的。
午餐时好友一直在向我感慨她上午接触的一位职场新人,“我刚入职时,估计也像她那样耿直吧?”
“我也是,总是讲些不合适的话,做些不合适的事,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时间耗在很多无意义的社交和工作上。”就像站在此刻看白天的自己,就是个傻瓜。
意识到自己是个傻瓜时,风的确有些不同了。因为心里笃定明天的傻瓜指数会有变化,那些昨天没来得及读的书,没看完的电影,没过招的熊孩子以及和好友新的约会,又是一场细胞革新运动。越过平庸,遇见身着铠甲发光的自己,何其艰难又是何其幸运。
小朋友要过生日了,我执念于要送早就看好的南瓜马车,不是灰姑娘的梦想,而是马车后的公主是《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冰雪奇缘》是她的爱啊。小朋友的开心只和喜欢有关啊!有仪式的party,有蛋糕,有喧闹,就是小朋友最好的生日。
而对于大人,有成长的生日就是最好的生日!
向那些拥有的,未到的,爱着的,以及正在生长的,致敬!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