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记录里的上万条收到,是心气被消磨的证据

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聊天记录里边“收到”的字眼,出现的频率之高,让人难以想象,多达上千次,让人难以接受,突然就理解了现代人的“收到”就是古代奴才口中的“遵旨”。

我来了兴趣,在微信里边也尝试搜索了一下有关“收到”的聊天记录,不出所料,基本上涵盖了我工作的每一天,是每一天!但是大学毕业之前,收到是很少这么讲的,即便有,一个学期也就那么几个要紧的节点会出现,比如填个表啊,报个名啊,开个会啊什么的,总之当时不觉得他会成为我未来几年的“超高频词汇”。

聊天对象大部分都是来自公司的各级领导、各部门同事以及各个合作方,有时是我收到,有时是他们收到,总之,基本成了每个对话的结尾,有点滑稽又有点心酸。至于聊天内容,除了方案,就是什么PPT提交、表格统计以及什么项目有关问题汇报,时不时出现可恶的加班通知。

我饶有兴致的随机点开其中几个“收到”的聊天记录,那种死去的回忆突然就涌上心头,甚至能感同身受到当时回复的自己。

呐,有次在出差的高铁上,突然收到大领导的微信消息,叽里咕噜说一大堆,我是不在意说了些什么的,我在意的是最后几个字“晚上7点前改好发我”“收到”,我被迫妥协了,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在行驶的高铁上掏出电脑开始改图,而且一度被人围观。

我小时候,偶尔碰到那种,在饭店、咖啡厅、火车上用笔记本电脑工作的人,我觉得好酷啊!这不就是电视剧里的社会精英嘛!甚至有点点羡慕,可是当我在高铁上掏出电脑的时候,一种职场羞耻感顿时上涌,有种裸奔的感觉,为什么?!我觉得在高铁上做什么都不奇怪,你睡觉、吃饭聊天打游戏,哪怕是唱歌呢?可是当时我就觉得,办公很奇怪,超级奇怪!所以那次收到,连带着我最后的心气,一起发送出去了。

毕业没多久,我就没有一点当初的心气了,那些躺在聊天记录里边的上万条“收到”就是最直观的证据。

我对收到的修改意见、临时通知、加班要求等,下意识的都会麻木的服从了,即便内心一百个不愿意,还是第一时间回复“收到”,这种有点扭曲的职场氛围,把人变成了机器,接收指令,反馈指令,完成指令。

聊天记录里那密密麻麻的上万条“收到”,简直像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无声宣告着我那点可怜心气的彻底消亡。这哪里是简单的确认?分明是摁下了“活人静音键”,把活生生的念头、情绪、疲惫,统统压缩成两个冰冷的字符发射出去。职场这台大机器,就靠着这无数个“收到”齿轮严丝合缝地运转着,管你是在被窝里、饭桌上,还是高铁飞驰的途中。

我有时盯着对话框发呆,手指却像被程序设定好的应答机,不等大脑反应,“收到”已经蹦了出去。那一刻,仿佛身体里某个开关被强行切换了模式,从“我”变成了“工具人”。对修改意见的腹诽?对加班通知的怒火?全都被这该死的“收到”二字消了音、缴了械。它像个高效的无痛麻醉剂,让你在日复一日的“收到”里,渐渐忘了自己本来想说什么、想拒绝什么。

那躺在记录里的每一个“收到”,都曾是我心头掠过的一丝挣扎,最终都化为一声认命的叹息。翻看它们,就像翻阅一部被格式化的个人史,主角只剩下一个麻木执行指令的影子。这堆积如山的“收到”,就是心气被职场规则彻底磨平后,留下的最刺眼、也最无可奈何的证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