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是炎热酷暑的,因此在躁动不安中,我选择看一些有思想能沉浸的书籍。之后的每个月也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这样方便整理,学习的范围也能既包含广度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本月一共完成了6整本书加上2半本书的阅读,整体效率算是不错。其中六本已阅读完的书都使我受益匪浅,而两本未完成的书其中缘由也会提及。本月所有书目按推荐度排序如下。
1、《他们的她们》 作者:张佳玮 出版年: 2018-7
推荐度:五颗星。
作为在各大网站活跃的大V,张公子的知名度足够广泛。触及到的领域十分全面,篮球、艺术或者是翻译这些跨度较大的领域都能够信手拈来。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张佳玮的算是最接地气的文化人了。
作为一本刚出版不久的新书,光凭简介就能使人有阅读的欲望实在是难能可贵。讲述艺术史的大家与他们的灵感缪斯,从古希腊到新巴黎,从文学到艺术,整本书的覆盖面实在广泛。
笔触轻松愉悦,像是一个文学大家用八卦周刊的方式讲述听闻。其中的细节真实性还待考量,但是阅读感流畅度满分。整本书记忆点不多,但因其而产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是很妙的。
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 出版年: 2018-1
推荐度:五颗星。
相信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一定学过朱光潜的那篇《谈美》。作为语文必修的课文,那篇文章散发着不一样的气息。不写实也不抒情,不文言也不批判,当时只是觉得特别,而没有太多体会。
而现在阅读这本青年十二封信,无疑更加适合普罗大众。大师在接近一百年前写出的文章,里面很多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而文中给出解决的方法依然有效。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那段时期面临的困惑也大致相同。成长、情感、修身、做人等等,这些简单基础的方面却是要用一生去追求完善的。这本书像是一本启示录,看完定会茅塞顿开。
3、《读者》作者: [香港]梁文道 出版年: 2016-5
推荐度:四星半。
读者二字作为标题,很简明地表达了作者梁文道的立场是一位读者,也表达出作者写作的对象也是广大的阅读者。作为一个文化推行者,梁文道已经深耕多年。
这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以一本书为起点,发散后讲述社会现象或是身边人事。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查令街、万圣这种书店介绍文,也有书店老板被压死这种议论文,还有王小波、于丹这种人物讨论。
整体来说确实涉及面很广,在易读的同时兼顾了一些深度。作为专栏文章的集合,清新淡雅。广度足够,但深层次待挖潜的部分也不少。
4、《四十自述》作者: 胡适 出版年: 2016-5
推荐度:四星半。
作为一个文化领袖,胡适对于新中国的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其本人拥护的政治观点,也使得胡适在历史上的地位评价有着不小的争议。
抛开这些历史单独阅读这本书,能感受到胡适的精神。那一代人学习刻苦,把新文化运动扛在肩上,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与个人家庭的命运从未联系得如此紧密。
无论是写自己的出身还是文学革命的艰辛,总给人一种激励的力量。美中不足的是写到四十岁就戛然而止之后有争议的部分没有囊括。也许完整的回忆录会更让人意犹未尽。
5、《树犹如此》作者: [台湾]白先勇 出版年: 2011-11
推荐度:四颗星。
白先勇作为台湾的文学大家,近年来出版的《细说红楼梦》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大家都围绕着观点辩论,很少针对作者,足以可见白先勇的地位之高。
整本书以回忆录为主,大致是一篇一个人物。笔触很好,有种特别的味道。第一篇文章与标题同名,感触共鸣最深,之后讲家庭或是父亲白崇禧也能感受到淡淡的思绪。
剩下的部分,讲台湾的文学圈里的人、身边的朋友,对于普通作者过于陌生;而大篇幅讲述的创办杂志的艰辛更是难以让人起共鸣。
6、《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作者:[香港]梁文道 出版年: 2015-11-1
推荐度:三星半。
与前面的一本《读者》相差无几的内容,也就是谈论每本书。相对于那一本的谈天论地,这一本更着重讨论每个作家,例如王小波、村上春树、金庸、木心等等文学大家。
而对于民主和哲学的思辨只是略有提及,却也是我最中意的部分,其中的内容对于个体或者是社会都有所警示。
书本身的阅读体验不错,但是据评价说,都是《开卷八分钟》里的书评,在我读系列中可以查到。鉴于出版社不上心的行为,不推荐实体购买。
7、《退步集》 作者:陈丹青 出版年: 2005-1
(未读完)
作者陈丹青,已经远远超过了画家的单一身份。而因为师从木心,思维方式和角度也都独具一格。相比于其他人,陈丹青由于其特殊的艺术家身份以及独特的某个行为使得他的地位很高。
而由于不是文学专业出身的关系,因此写出的文章并不易读。当然,其中的内容是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但是对于阅历不够积累不够的人来说,阅读的体验是不好的。
在短时间之内不会捡起这本书了,希望在成长之后的自己能够读懂。这本《退步集》以及《退步集续编》会是我人生中的必读书单。
8、《我执》 作者:[香港]梁文道 出版年: 2010-10
(未读完)
因为这个月已经阅读了两本梁文道的书,所以即使看到这本他最出名的书,心中也有着一丝的不愿,希望分给其他作者一些偏爱。
而书的内容其实和前两本截然不同。这本以日记体的格式,全文都是丰富的内心感情。像是一个中年男子的自说自话,失恋絮语。对于这种过于私密的感情,起到共鸣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所幸我没有。
也许以后有机会,在人生彷徨或是失意的时候能够拿出来,但是目前暂时不会捡起这本书了。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