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一女友带着娃来家里玩儿,两个小朋友玩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我和女友也聊得十分投机,忘了时间。猛一抬头看表,已经快12点了,于是起身准备做饭。葵宝一听到饭点儿了,心里便开始着急,在他的世界里,饭点儿就意味着游戏时间结束,小朋友都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显然,他不愿意美好的时光就此结束,更不希望好朋友就此离开,于是,葵满心期待地跑到好朋友妈妈面前,想要挽留他们,只见他扬起脑袋,瞪大双眼,很认真地说道:“阿姨,你们今天要在我们家吃饭吗?”女友十分尴尬地看了一眼葵宝,咽了咽口水,似乎想要说什么,又不知该怎么说,总之就是十分的不自在。我在一旁,连忙叫住葵,接过话:“葵宝,你是希望阿姨留下来吃饭呢,还是不希望阿姨留下来吃饭呢?”
“我当然是很想很想让他们留下来了。”葵马上抢着回答。
“如果你希望阿姨留下来,就要直告诉对方,你很希望他们留下来吃饭,不然就会让阿姨误以为你不想让他们留下来,知道吗?”葵宝点点头,瞬间跑走了。
“这该是有多不会聊天啊!”我无奈地叹息道。
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明明非常期待对方做出某种行为,我们明明可以清楚明白的使用祈使句或肯定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却莫名其妙的用了疑问句去传递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意思,既让对方尴尬,又让自己被误解,自己却还全然不知。就好像傻呼呼的葵宝,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的话让别人感到非常不自在。
02
玲子是一个贤惠的姑娘,人长得美不说,还做得一手好菜,正是传说中的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的那种。
男友生日那天,玲子特地早早回家做了一桌男友爱吃的菜。可那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几个菜都做得特别咸。男友连吃了几口,都感觉像在吃存放千年的咸菜干,于是便嘟囔着:“你就不能少放点盐吗?这菜是给人吃吗?”
玲子一听这话,心里的火蹭地冒上来,也顾不得什么生日不生日了,声调立刻提高八度,对着男友吼道:“谁还没个失误的时候,你厉害,你来呀,以后这饭我还不做了,谁爱做谁做去!”说完气冲冲地把筷子一扔,摔门而出,很晚了还没回来。冷静下来的男友,着急了,四处去找,找了大半夜才在小区的一个角落里找到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友。
这场战争持续了快半个月,这期间,男友又是送花,又是送礼物,又是写保证书,又是接送上下班,都没用,最后,玲子终于开口了,:“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是你会欣赏我,尊重我,无论我做的好不好,你都不会指责我。”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不是激情,甚至不是爱情,而是彼此之间的欣赏和尊重。而很多时候,我们不经大脑思考所说的话,做的事,很容易让对方感到自己不被尊重,感到自己被指责,被伤害,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你就不能认真点儿吗?你就不能多看点书吗?你就不能少打点游戏嘛?你就不能少买点化妆品吗?”心里学家经过研究表明,反问句特别容易引起听者的反感和警觉,也特别容易让谈话的双方陷入对立状态。很多时候,同样的话,换个句式来说,意思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明明可以好好说的话,非要夹枪带棒的,不就是给自己找事儿吗?
03
小时候,看多了言情小说,总觉得相爱的两个人之间就应该像对方肚子里的蛔虫一样,即使我什么也不说,对方也应该能猜到我所有的心思,看懂我所有的表情。
有一次,因为一件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的小事,在心里默默地生气。先生见状,赶紧过来哄,一个劲儿地问我到底怎么了,我却任凭他怎么问,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嘟着嘴,瞪着眼,一路横冲直撞的从客厅走到卫生间,又走回卧室,然后再回到客厅,所过之处,皆地动山摇,乒乓作响。凳子被我一教踹开,脸盆被我重重地摔在地上,房门被我狠狠关上,遥控器被使劲地砸在沙发上,总之,我作死地把所有我以为可以不用语言但又能表达我内心情绪的方式全都使过一遍了,先生居然还是没猜出来我为什么生气,直到最后,我筋疲力尽,颓然倒在地上,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我绝望地发现,原来我们之间根本没有默契,他根本猜不到我在想什么,我们一点也不合适。这样的念头时不时地在脑海中闪现,以至于,每次只要我们生气,吵架,我就觉得是时候离婚了。
后来有机会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情绪管理课程,认识了情绪,也知道了,其实,无论是多么亲密的两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猜到对方的心思。如果我们想要对方知道想什么,要什么,最好的方式永远都是:清楚明白的说出来,而不是通过摔门,摔碗或冷战。
真正的默契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时时刻刻猜出对方的心思,而是,彼此之间可以轻松坦诚、毫无顾虑、准确明白地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节省下那些无谓的猜测和试探的时间,一起去做彼此都感兴趣的更有意义的事情。生命如此短暂,怎么能浪费在相互猜测和争吵上?
04
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会说话,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那么,如果我们想好好说话,想要有效沟通,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说话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说什么。尽量确保自己所想的和所说是一致的。话一旦说出来了,想要再收回去,可就难了,一句“我不是这个意思”可不能抵消之前那句话的杀伤力呢!
第二: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来源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其实但凡我们在说话做事前能稍稍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那我们说出的话必定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吧!
第三:尽量少用反问句。反问句就像易燃物品,让对方一听就炸。说话本是为了沟通,能正着说清楚的话实在没有必要反着说,能用陈述句表达清楚的意思也实在没有必要用反问句来惹出矛盾,加深误解。
第四:认真倾听,注意对方的反应。沟通是要在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当中进行的,我们要会说,更要会听,听得懂别人的意思,也照顾得到别人的感受,说出的话才会让人如沐春风,不至于好端端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好好说话,从对自己身边的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