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说: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只要做人便是。
因为做文人非遭同行臭骂不可,但是有人性好文学,总要掉弄文墨。既做文人,而不预备成为文妓,就只有一道,就是带一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份自会高。要有点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份。
诚然,文人这个帽子我是不敢给自己带在头上,对于自己的写字行为,最多算文字爱好者,所以并不遑论文学大家口中所言的文人。
我只是闲话就酒,借林先生之观点博个开头,扯几句杂言便了。
文字不好无妨,人不可不做好。林语堂先生就此观点打过一个比方。他引用孔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来阐述,非常有趣。
这句话是《弟子规》里作为弟子规七篇中的收尾之篇,是对整个弟子规的总结和提炼。连同前六篇内容,大致意思是说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处事小心谨慎,讲信誉修和睦,和众生相处时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像他们学习。
把这些做人方面的要求都做到了,做好了,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学文。就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儒家讲究书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做人的道德品格才是重要的。
林语堂先生把“行”比作吃饭,“文”比作吃点心。单吃点心不吃饭是不行的。现代人的毛病就是把点心当饭吃,文章非常庄重,而行为非常幽默。
光吃点心不吃饭,饿不死人,但时间长了肯定营养不良。
把自己看作文人一派,首要是规规矩矩做人,说起古代文人或颓废,或放浪,或傲慢,或慵懒,这些乖张的性格仿佛被神化了一样,受人追捧,但这些并不是好的习性。
两年前,经朋友介绍,我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文学交流圈子,和一个据说在写字行业的大咖人物有过几面之缘,拜读过他的文字,行文通畅如流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思维逻辑缜密合理,想我如此小白见到“大咖级”人物的那种激动崇拜,简直不能自已。
大家相约在一个咖啡书吧,几番交谈下来,我已无心再去,听到他讲话,大脑早已神游之外。
总结起来,他在谈及个人经验交流,无外乎三点。
一、骂文人。某某某出新书了,他便处心积虑来指摘,印证了那句“军阀不来骂文人,早有文人自相骂”。我知道文人好相轻,就像女人们互相评头论足一般,永远没有哪个女人在别的女人眼中是完美的存在,即使她再漂亮,也永远没有哪个孩子比得过自家生的好,即使他在可爱。但那种傲慢和挑剔的态度让我从中得不到任何一点营养。
二、骂行业。大骂特骂行业黑,出版编辑麾下全是写手团队,东拼西凑的出书,自己写的寥寥无几。我听到时候,已然无心再向他学习什么,诚然他的写法技巧或许很值得借鉴学习,可我已经不需要,写两本网络小说,便自诩名仕的文人风格,我是不敢苟同,也无意攀附。
三、骂规矩。正确的三观他偏偏要骂迂腐,主流舆论他一定要做出标新立异的观点,别人留发,他偏剃头,别人守礼,他偏傲慢。总以文人自居,在自己的心目中早已不是常人,而是文豪。同样还是林语堂先生说的,诗人常狂醉,但是狂醉不是诗人,才子常风流,但是风流未必就是才子。就算是天才,我亦觉得大可不必,总有些恶习是不能沾染。
尽管他的文字确实有可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我已经无法从中汲取营养。健全的才子佳人,不必靠一些阴阳怪气的特点、乖张傲慢的态度来点缀,因为并不是靠这些才能提升个人魅力值。
诚然,有气骨,有操守,敢于说自己想说的话,能说的话,这一点并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说三道四。
也正因为如此,文字是有观点的,所以文人更应该是精神健康的。如若做人鄙陋,我想最后的文字也会暴露一些卑劣的品性,是令人失望的。
文章写不好不用着急,学习大师,认真看认真练,多阅读勤写作,总会有提高,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定会看到收获。溪泉汇江海,这是需要过程和时间以及阅历的丰富,我相信是可以通过勤奋去弥补。但若是做人没学好,那就不是简简单单多阅读勤写作这么简单了,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很难。
所以识人得看人的行径,不能光看文章。你骂别人无耻,自己就应该是有廉耻的;你骂别人懒散,自己就应该是勤恳的;你骂别人拼凑投机,自己就应该是独创的;你挑别人刺,自己就先拔了自己的刺。
不然倘若自己哪天文字受到万般指摘时候,悲剧的就不是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