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伤痕:我像一只漏水的篮子
童年记忆对我而言不是彩色的糖果盒,而是一个永远装不满的破旧容器。二十多年来,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如同细沙般不断从心灵的缝隙中流失——父亲的自杀、母亲的改嫁、姐妹的分离、同伴的嘲讽,这些记忆像烙印般深深刻在我的性格底色上。心理学上所称的"依恋损伤"在我身上得到残酷印证:我既渴望亲密又恐惧靠近,既追求完美又不断自我否定,既想保持松弛感又不能接纳自己放松。
最痛苦的莫过于清醒地看着自己活成最讨厌的模样。那些原生家庭教会我的防御机制——过度要强、情绪压抑、严重自卑、想爱不敢爱不会爱、被爱的不配得感,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反复重演,我总在理性与情绪间艰难挣扎。
但我不甘心就这样被命运打败。既然抓了一手烂牌,我偏要打出王炸!我决定改变,不再让过去的阴影控制我的未来。
踏上自救之路:寻找内心的光
我开始读书、听课,学习心理学知识,试图修补内心的裂痕。最初,这些方法只能暂时缓解我的痛苦,就像在伤口上贴创可贴,治标不治本。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王薇华博士。她说:“爱人先爱己。”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原来,我一直在苛责自己、否定自己,却从未真正学会爱自己。王老师的课程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耐心地教我如何接纳自己、如何与情绪相处。在她的引导下,我仿佛重新被“养育”了一遍,第一次感受到被爱、被理解的温暖。
我开始学习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如何接受别人的爱。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我离幸福更近一步。
学会放下与改变: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王薇华博士独创积极心理学30.版本以及幸福力教育课程让我明白,心理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生活的智慧。她教会我: “微笑、拥抱、赞美”,能让生活更幸福; “不生气、不抱怨、不计较”,能让身心更健康; “要要要、给给给、玩玩玩”,能让快乐更简单。
她还告诉我:“病由心生。”如果我们总是气自己、伤自己、毁自己,身体和心灵都会生病。所以,要学会原谅、宽容、宽恕。
原生家庭给了我们生命的底色,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描绘自己的人生。有些事我们无法改变,比如过去的经历;但有些事我们可以改变,比如现在的态度、未来的选择。我开始学习情绪管理、提升安全感、明确人生方向、改善人际关系。我不再让过去的伤痛定义我,而是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新的色彩。
家庭教育的反思:孩子是种子,家庭是土壤
张久祥教授说,孩子就像一颗种子,而家庭就是培育这颗种子的土壤。如果土壤贫瘠,种子就很难茁壮成长。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用粗暴的语言、过度的批评,甚至当众羞辱孩子,以为这样能让孩子“长记性”,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的心灵伤痕累累。数据显示,30%的初中生和40%的高中生有抑郁倾向,这背后有多少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败?社会在进步,但很多父母的教养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引导;不是打压,而是支持。
岳晓东教授说,智慧的父母不会只看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会用“为你好”的名义伤害孩子,而是用理解和尊重陪伴孩子。他们懂得“非暴力沟通”,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优点,而不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从自救到助人:我的新使命
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治愈了自己,也看到了身边许多孩子的痛苦。有些孩子因为情绪问题无法专注学习,有些因为家庭矛盾变得自卑、叛逆。看着他们,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于是,我这个学数学出身的人,决定踏上一条全新的路——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我已经做好准备。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件“虽难但正确”的事。
人生由我主宰
现在的我,依然会偶尔被过去的阴影困扰,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伤口,而是带着伤口依然前行。
我不再抱怨命运给我的“烂牌”,而是努力把它打成“王炸”。我不再让原生家庭定义我的人生,而是自己书写新的故事。
如果你也曾被过去的伤痛困扰,请记住:你值得被爱,尤其是被自己深爱。改变很难,但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幸福终会向你招手。
作者介绍
沈XX: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心理指导)初39期中14期高4期学员,王薇华博士弟子班幸福力指导师3期、幸福力讲师2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