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第一次共读分享

1.活出自己。活出自己,其实是我们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想法。通俗的来讲就是我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绝不是随波逐流的那种,比如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有攀比的现象,如果别人有什么东西而你没有,那自己会有一种失落感,却不管这个东西对你来说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攀比其实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会导致我们随波逐流,因此活出自己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戒掉攀比之心。

在第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活出自己的理解是要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这一点我从婚姻中的感悟比较多,比如我跟我老公其实都属于性格比较强势的那种人,一刚一强,遇到分歧的时候经常是针尖对麦芒,达不成一致,谁也不愿意听谁的。所以刚开始婚姻也是一地鸡毛,为了给孩子一个的完整的家,我慢慢地学会了一点让步,大体上以他为主,按照他想要的方式来。比如说有几年,因为婆婆身体不好,我们常住老家,但老家条件不好,我对生活又是很有追求的人。我不想回,所以每天生活是带着很沉重的心情的。现在回看那个时期的照片,会发现我的眼神里面都是哀伤,很受伤的感觉。几年前读了这本书我就想到了,我应该试着去活出自己,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后来我就认为你是你我是我,和他做了一个切割,你如果想回去的话我不干涉,但是如果我不想回去,我就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在婚姻关系中一点一点活出了自己。

今天重读武志红这本书,我感觉我进入了另一个阶段。我发现我可以活出我自己了,但是我想要的太多了,想要的太多必然带来痛苦,因为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想要太多实质上是一种贪婪,我之前写过一篇日记,给大家摘取一段:“我不愿意别人看到我不好的一面,容貌要美、语言要温柔、姿态要优雅、写字要漂亮、学习要好、工作要突出……数不清的好展现在外面,殊不知内在耗费了多大心力,有多少焦虑在如影随形……”我是在网上看到形容向佐的一篇文章里觉知到的,他描述向佐的话:“他几岁的时候立志长大以后要打篮球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十几岁的时候又去游泳,想当游泳冠军,等他成人以后他先去做模特,之后又去做了演员,一边当演员一边又想弘扬武术…他这个路径一直是东打一下西戳一下,全方位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全方位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这句话击中了我,我反思了我自己,我学财务管理、学英语、学教育综合知识、学心理学、学唱歌跳舞…不管哪方面我都要求自己是好的,但是这些我没有一项是最突出的,似乎我也在全方位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我是不是也是在证明自己呢?一旦你想证明自己,你就偏离了自己。

所以我开始思考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觉得这是我在35岁需要好好考虑清楚的一个事情。

2.归因方式有外部归因和自我归因。而自我归因其实就是反思自己,我是推荐凡事先反思自己的,因为你会成长的更快。其实我婚姻不太好的时候,应该都是外部归因,那时候自己是非常自信的,维护自己的,有错误那都是别人的原因。那段时间我肯定还是比较阳光的,这些年我变成了自我归因,我开始向内求,我向内求的时候经常是否定自己的,我自己去否定自己,所以我的自恋一直在破碎、重建、再破碎、再重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在痛苦的过程中完成了蜕变,35岁的我和20十多年前的我绝对是一个脱胎换骨,从头到脚完全不同的一个人。相比下来十多年前的自己肯定是更简单、更快乐一点,现在的自己很复杂,但是内在其实是有力量的。这两种归因方式我认为都是有效的,不偏不倚,偏向一方都不会有特别好的结果。符合我们的中庸之道吧!

3.你什么样,你看到的就是什么样。我们刚开始共读的时候一个姐姐就提到这句话,当时我一点也不理解。这本书里的原话是:你对外界的善恶感觉其实源自你内在的善恶,你所看到的外界的黑暗与光明其实源自你内在的黑暗与光明。现在看这句话,我是感同身受非常赞同了,它是有一定哲理性的,如果一开始不是很理解的话,咱们慢慢来,事实上就是这样,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是灰暗的也好、美好的也好,全部是源于你的内心。

最后,用作者非常喜欢的鲁米的诗结尾:

“我们鲜少用心倾听我们内在的音乐,但我们莫不随着它起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