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做菜的文章,昨晚在读刘杨的一本书《学会写作》,第二章讲从人的感知六个方面,眼,耳,鼻,舌,身,意去积累素材,细微的观察有助于增强文章的画面感。
我再看看我的,平铺直叙,天天看书,书上教的方法一个也没尝试着怎么活学活用。前天评论区的那句话一点也没错,没有目的的文字是一种抒情,有目的的文字是一种提升。从我写文开始,没有想过要提升,纯属一种情绪的倾泻。
以前是以前,现在看到写的好的,我也会潜意识的想,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做到的,我能不能也借为我所用呢?想到这里我忽然又想到以前买的《特别关注》有一个专栏,真的写的很好,有写杭州的小吃有写深潭下的鱼做的如何的好吃。运用了很多拟人手法,具体内容早己忘记。于是三更半夜又翻箱倒柜去找书,只是想再回顾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边找边看,急的象猫抓心,关键时刻我又原形毕露了,我只要遇到问题想立马找到答案,不然就心塞。
我还是没找到,搞到了夜里一点多,其它的杂志倒顺手翻了一下,发现读过的书多数几乎的一干二净。
为什么我读过的书会忘的这么厉害,象我这种没进过大学,又读书不多毫无方法的门外汉,该从那几个方面开始呢。
第一点:给所读的素材分类,分为案例和观点,用自己的话缩写文章的内容,用颜色便签纸区分,绿色代表案例,红色代表观点
第二点:看完合上书,口述一遍,看下自己能记住多少
第三点:日读一篇,下个月再回顾一遍看看什么感觉。
生活那么日复一日的单调又重复,就当给自己设关卡找找乐了,先把想到的去做做,至于结果,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