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 vs 在恰当时间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告诉孩子正确学习之道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习”字已经讨论得很清楚;“时”字因为是个副词,不太引起重视,一直存在误解。

翻开现在的课本,虽然名家已经多次指出“温习”是不合适的,但翻译还是这样的,一直这样:

学习以后又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吗?

《论语译注》中对”时“的解释不仅有根据,而且识别出了本义;“习”字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翻译成不同的词语,比直接翻译成温习要好:

“时”,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论语新解》中对“时“的解释强调”依时而为“,按照年、季节和一天来做合适的事情。

“时”,此有三说。一指年岁言: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二指季节言: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三指晨夕言: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

“习”,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总结一下,”时“字本义是指在恰当的时间,不是”按时“、”时时“的意思;”习”字本义是如鸟学飞,强调行动或实践,可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翻译成对应的词语。”时习“对应到现在的白话文就是”在恰当时间进行一万小时刻意练习“。

用5W1H的思路来辨识这句话,结合实例来加深理解。

What

这句话没有说学和习的内容是什么,孔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应该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重在学有所用,不是为了考试。不区分所学内容或者学生已掌握程度,一刀切统统都温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不是本义,与孔子强调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相矛盾。陶行知强调”行是知之始“,在网络普及、知识已经拿出来卖钱的当下,知道的多已经不稀奇,或者用处不大,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刻意练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做那些高质量的真题就是刻意练习,做那些粗制烂造的习题就不是;学下棋时,练习那些经典的残局就是刻意练习;小学语文识字关注2500常用字就是刻意练习,关注3500字以外的字就不是。

When

”时“强调什么时间是合适的,什么时间是不合适的。一味的学习而不选择恰当的时间,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死记硬背的东西,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效果会好,或者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要比一次长时间记忆效果要好。

Why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句话的本义呢?经典作品里有一种活的东西,适应不同的社会,我们应该力图去知道孔子的本义,避免因误解导致错误行为。高效学习之后,自己本领多了,学有所用,怎能不快乐呢?尤其是有了和很多笨方法的比较之后。

Who

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应尽可能从一开始就传给他们正确的认知。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学习,正确的认知指导正确的学习。

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亏之后,我们意识到的东西,早就写在经典里面了,只有我们没有正确理解, 没有悟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练字完毕,整理书籍,明天上班。 记录一首古诗,已落下许多没背了。 登 鹳 雀 楼...
    吉珊艳阅读 156评论 0 2
  • 初次见你的那天是忐忑的,也是惊喜的! 我永远屈服于温柔,而你就是温柔本身。骨科的四个星期真的超级超级喜欢你鸭,...
    LeeZiQon阅读 160评论 0 0
  • 犹记得读书时,凡是碰上寒暑假,那心情就是一片大好,啥书中自有黄金屋,都比不上假期里尽情撒欢来得吸引。 但是一眨眼,...
    蔡子Cindy阅读 264评论 6 4
  • 前言 测试人员需使用Linux指令进行查看日志查找bug,掌握linux的一些基本常用指令是必须的。 1、定义:L...
    测试小懒阅读 25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