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庵元聪禅师~~~移 主 径 山 临 济 兴
径山位于浙江杭州西北,天目山余脉,山中有寺名万寿禅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该寺始修牛头禅法,法钦禅师为开山之祖,到大慧宗杲禅师时大为兴盛,两浙名僧云集于此,参禅悟理,辩经办道。临济宗匠蒙庵元聪禅师、无准师范禅师、虚堂智愚禅师等先后驻锡本寺,住持弘法,盛传临济宗杨岐法派,为海内外临济宗杨岐派奉为祖庭。日本俊芿禅师就是蒙庵元聪禅师参禅修法,后在日本广传本宗。南宋嘉定年间,评定佛教寺院名刹时,径山万寿禅寺被定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成为东南第一禅院。径山万寿禅寺又因其圆悟克勤禅师之故,茶禅文化闻名海内外。日本佛教临济宗尊该寺为祖庭,荣西来宋习禅回归日本,带走径山茶种,为此日本历来都视径山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
临济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一向以禅风自由著称,直至清代成为中国禅宗主流,临济宗接引禅客学人,单刀直入,直截了当,机锋峻烈,绝不夹杂。自临济宗初祖义玄禅师用棒喝以来,直到宋代大慧宗杲禅师提倡看话头,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法或警句剿绝情识,欲使禅客衲子忽然省悟,灵明心性。在禅宗五家中,临济宗的影响最大、流传最广,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佛教之中十有八九为临济子孙。
蒙庵元聪禅师(1136——1209),字蒙叟,号蒙庵,赐号佛智,俗姓朱,建州(今福建)长乐人,十九岁披剃出家为僧,初从龟峰璘游禅师学佛,璘游禅师死后,又跟随龟峰慧光禅师参修,得法于慧光禅师法嗣。慧光禅师圆寂后,元聪禅师前往拜见密庵咸杰禅师,并在那里居住。在此期间又去了长芦拜访且庵守仁禅师,再又去了杭州灵隐寺拜访瞎堂慧远禅师,和到杭州净慈寺拜访水庵宗一禅师。再又到高亭拜见谁庵宗演禅师,到光孝拜见佛照德光禅师,到保安拜见复庵可宗禅师,等,以印证他的参悟机理。密庵咸杰禅师迁往径山万寿禅寺时,元聪禅师被礼请为首座和尚,那时他的名声远播于教内。禅师四十岁时,自光孝开堂传法,因元聪禅师得印证,被推为晦庵慧光禅师高徒,得法于慧光禅师,为临济宗十四世、杨岐派七世之法嗣。元聪禅师一生居龟峰,后住庐山云居寺九年,又历住长芦、雪峰、径山。
元聪禅师本是福建雪峰山东庵住持,庆元三年(1197),宋宁宗下诏启请元聪禅师移主径山万寿禅寺。元聪禅师遂赴浙西驻锡弘法。庆元五年(1199)冬,径山万寿禅寺在大火中被烧毁。于是元聪禅师动员全寺僧众群策群力,亲自率领弟子学人等外出募化,又命弟子到闽浙等地广募能工巧匠,仅用十个月有余的时间,就把径山万寿禅寺重建完工,而且扩大很多。元聪禅师驻锡径山万寿禅寺,广度有缘学人衲子,弘扬临济禅法,传播杨岐法脉,共二十余载。元聪禅师于嘉定二年(1209)十月十四日在径山万寿禅寺示寂,世寿八十四岁。宋宁宗赐号为“佛智禅师。”
元聪禅师自于晦庵慧光禅师那里,得心法要义,被众人推为慧光禅师高徒之后。庆元丁巳年(1197),在福建雪峰山,被宋宁宗下诏请到径山万寿禅寺弘法。元聪禅师上堂说法,首先举说药山第一次参访石头希迁禅师之事,尔后又叙述药山参拜马祖道一禅师的领悟之法。于是说,他在石头希迁禅师处修习时,就如同蚊子叮咬铁牛的机缘,并不得法,无可悟知。尔时作偈:“倒腹倾肠说向伊,不知何故尚迟疑。只今便好猛提取,莫待无明失却鸡。”
又一次,元聪禅师上堂说法,说的是赵州从谂禅师在东司时,见文远禅师经过,忽然招呼文远禅师,文远禅师应答回话。赵州禅师说,东司这里,不能与你讲说佛法。并作偈颂:“明明道不说,此理凭谁知。春风一阵来,满地花狼藉。”元聪禅师上堂说法示众,以临济的自由直接,单刀直入的形式,与众人讲述佛法之要旨,参禅悟道之心得,只了了数语,便把他一生的修学功夫展现在禅客衲子面前,不加任何杂章就理。
元聪禅师在示寂之时,应送行诸人禅客弟子之请,说偈一首:“山前麦熟雨初晴,桑柘青莲柳色新。毫发不存风骨露,头头总是比丘身。”这首偈颂,就是元聪禅师的一生写照和他一生弘法度众的真实体现。
径山万寿禅寺原为唐代御旨建造,名本高望。至南宋,大慧宗杲中兴后,成为江南禅寺之冠,丛林崇捧,僧俗钦慕,名震中外。此时日本佛教还在初兴阶段,自唐朝以来就有大量日本僧人来大唐求法。由于宋朝文化、经济、政治等在当时都盛极一时,故日本佛教界人士,更是求法若渴,前往径山万寿禅寺参访学禅。宋元时期,凡来中国的日本僧人,一般都要到径山万寿禅寺参访拜谒求学,或住数年亲近径山大德。其中不少得法于径山,传径山法嗣,日本的临济宗杨岐派,就是在径山传过去的。元聪禅师德感宇内,八方来拜,实为真切,乃是临济宗幸事,中国佛教之幸事。
南宋庆元五年(1199),日本律宗之祖俊芿禅师入宋求法,就来过径山,第一次登上径山,参访礼拜径山万寿禅寺住持蒙庵元聪禅师,并礼请为依止参修禅学,开创了径山的中日佛教交往的历史。自此,日本僧人到径山参禅修学者,更是络绎不绝。据日本《云游の足迹》记载,南宋到明代,日本前来中国参研佛法禅学者就达四百多人。
禅宗总讲:“何为佛法西来义?”“念佛是谁?”等,一些参话头,口头禅。其实佛法真实义,就是参悟念佛之人,即心即佛,更好的表现形式也就是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临济宗了。恰好元聪禅师的一首偈子,正说明了临济宗深义:“一下兰桡蓦口鞭,大洋海里火烧天。父南子北家何许,风满长空月满船。”贴切、真实、直接而又纯朴。
在元聪禅师的思想境界里,没半点俗事,也没有半句废言庸语。字字珠玑,句句禅理。元聪禅师的禅学思想,佛法理论,直接影响了日本的临济宗。同时又是径山万寿禅寺杨岐派法脉的依范传承,至清朝末,乃至影响了民国时期的径山万寿禅寺。
元聪禅师住持径山万寿禅寺时,径山更是盛况空前,禅客信众,衲子学人云集于此,日本等国的佛教信徒也慕名而来问道求法,成为当时弘扬临济宗的重要祖庭之一。在元聪禅师临终辞众偈中可以看他一生的信愿行持:“来未尝来,去未尝去。七十四年,月印寒渚。”十六个字,清楚明了,伴随他一生。日落日出,寒去暑来,七十四年的岁月,印证了元聪禅师的参悟要义的历程和成就。来又未来,去又未去的真如性海。
宋代是中国历史文化顶峰时期,当时的社会佛教兴盛,激起了儒家和道教的不满。当时有众多禅师看到了如此情况,遂主张三教合一或并行的哲学思想。南宋正好继承了这种思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继续着文人僧侣化,僧侣文人化得大融合思潮。宋代禅宗高度发展,到达了中国佛教史中的最高程度。虽然在思想没有太多新的创建,还是继承禅宗五家七派的余绪,但是它对宋代社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却已超过了佛教创派立宗的唐代。在一定意义上,悄然改变了禅宗不立文字的形式,禅师门以偈颂形式和体裁阐释唐代禅宗公案。此时,灯录、语录、禅画盛行于教界。当然,此时的南宋禅宗更为流行。
由此看来蒙庵元聪禅师,在如此的社会之中,统领一方禅和弟子,正好印证了他的偈语里所表达的思想。在禅师悟道与行持上,又是依照临济宗杨岐派的规范,更是把临济宗推向一个高潮。
纵观宋代文化和宋代禅宗脉络,清晰的形式规范与明了的思想架构,再加上临济宗原有的自由,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方式,已经在禅宗发展的基础上钉下更坚实的基柱。在那个特定时代和禅宗本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思想体系。然而,元聪禅师也是这种思想体系铸造者之一。
元聪禅师是径山无准师范禅师之前的一位影响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禅师。他的弟子中,日本僧人俊芿禅师就是在径山依止元聪禅师参禅修法的。后来回到日本创立了日本临济宗杨岐派,接纳日本僧人教徒,从而影响了日本僧人大量来中国参学求法。日本自宋朝以后,各宗派也都相继成立。
元聪禅师的人生历程,参学于各地,后来住持雪峰、径山等,最后于径山示寂,住世八十四年。元聪禅师持身精勤,接物待人生大禅机,禅语话锋直指人心。元聪禅师僧腊七十四夏,度化比丘就有二百余人,他的法嗣有行谦、元诏、可达、南悟、瑞仁等诸禅师五十余人,都是后来著名的禅宗大德。元聪禅师示寂之时,骤风大作,把大树都刮断了,暴雨顿时倾覆而下,久久都没有停息,当天夜里塔现祥瑞之光,空中出现金磬之声,妙乐梵音。因当时士庶大夫、大诗人范成大与元聪禅师交往密切,关系甚笃,为此范公为元聪禅师撰铭:
人生而善,有万唯均;能进此情,拔夷冠伦;在吴为仁,在为唯觉;理本不殊,殊以其学;蒙庵之学,匪觉伊仁;君师父母,仁之根本;末法波流,纷孥口舌;熟知此事,初无异说;龙门雪堂,为法栋梁;灯翳而吐,由师乃光;孰振径山,孰扶佛智;我撮其实,天子之赐。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这则铭文,恰如其分地总结了元聪禅师的一生。
元聪禅师住持径山,对径山万寿禅寺贡献非常伟大。他的主要成就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建径山万寿禅寺,规模超越以前,继而大振径山禅门宗风;二是日本律宗祖师俊芿来径山参拜求法,元聪禅师收其为弟子,传授禅宗法要,首创径山与日本的交往;三是留下很多禅宗语录和偈颂诗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