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捧着江风的《守望故乡》,不知不觉沉在其中。我是个爱书的人,经常买了一堆书回来,想着都该读一读的。可是至今仍有许多不曾阅读。
然而,江风的《守望故乡》,我不仅看进去了,而且一发不可收。一个晚上就读了半本,居然没有一丝睡意,想着明天要上班才不得不放下的——莫非是书非赠不能读也?
你们或许以为我想说,江风的书有多吸引人,他笔下的故乡有多美,描述的故事有多有趣儿,多么能引起共鸣。——嘿嘿,我偏不说这个。我要说的是,透过《故乡》,我发现了一个多维度的江风。
1、心细如发丝,记忆如铁钉。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无论多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甚至一刹那的感觉,都能被江风敏锐善感的心细细地捕捉到,然后,落笔生花。
比如衣帽鞋袜,比如借书,比如父母晚归的身影,甚至于早已熟视无睹的早晨的阳光、场院、麦秸垛以及烧火的噼剥声……事件之小,之细,很容易让人忽略不计。然而在江风的笔下,都能独立成篇,飞扬成一篇极美的文字。
同在农村长大的缘故, 书中的许多故事我都似曾相识,感同身受。可是如果不是读了江风的文字,这些儿时的故事和场景早已如淡淡轻烟,飘散在我的记忆之外。
2、胆小如老鼠,眼泪如长虹。
江风在这本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自己“个子小,胆子小,好哭。”在《桥》和《姐姐》这两篇文章中,都描述过一个过河的细节。说的是上学路上要过一座由三棵杨树搭的桥,同学们都过去了。只有他一个人在桥这边,腿哆嗦着,哭着,不敢过。
而只比他大一岁的姐姐却勇敢得多,返回来接他。这时他也来了胆量,对自己说必须得过去。可是腿却不听使唤,哆嗦得不行。最后只得两条腿骑着一棵树,往前爬着过了桥。
这一段描写特别有画面感,我脑海里仿佛映像出他爬着过桥的场景。忍不住想笑,边看边笑(太没有同情心了!)。当然,后来就不再爬着过桥了,可以走着、跑着、甚至“像小鸟一样地飞过去了。”
说到“好哭”,有这样一段。说几个孩子欺负他,围着他说,哭了哭了,那个孩子哭了。他的眼里就蓄满了泪,哇地一声哭了。
看到这里,不知怎的,我又忍不住笑了(哎,真没办法,我是想忍着不笑的。怎么能一看到江风哭就笑呢?忒没有同情心了——再谴责自己一下)。我当时就想,其实江风蛮适合当演员的嘛。导演稍加诱导,眼泪说来就来。
3、爱美喜穿戴,偷懒躲劳动。
在过去的年代,穿衣是个大问题。江风也不止一次写到关于“穿”的记忆。这是一个很爱美的男孩。你看,当他穿上母亲做好的新鞋上学时,“觉得蹦得也比平日高多了”。
为了穿上一双只有劳动者才能穿的奢侈的胶鞋,他对父母说他能下地拔草了。当然,“拔草不是主要的,这话无疑是说,也可以给我买一双胶鞋了。”小小的人,为了得到一双胶鞋,是多么“处心积虑”啊!
当终于得到一双新丝袜的时候,平日里“十天八天也不洗一次”的脚,洗了好几遍还觉得没洗净。穿上新袜子,走路也轻快了。自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脚上不算,还希望别人也来注意。如果有人看见了自己的新袜子,“心里就特别舒坦,脚抬得更高了,跨步格外高远”。
有一年过年,因为家里没钱,没有得到新衣服,他就不高兴,哭了。结果把母亲也惹哭了。——这次看到哭,我没笑,心里倒有些酸酸的。
再说劳动。记得小时我家里有一幅春联的下联是——惟有劳动最光荣。江风在书中也不止一次写到劳动。但是他的劳动态度就不怎么端正。
比如以劳动的名义申请胶鞋那次,虽然也去拔草了,但是“干了不到一个钟头,就干不动了,”说是“头痛得厉害,像要炸开了一样”(我猜多半是装的),“再干着干着就哭了”,领人的让他回去,他开始假装不回去,最后还是回家了。“回到家里,头痛就有些好了。”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挖树坑,刚挖了一会儿,他又头疼了(他一劳动就头疼)。老师让他回去。他惦着评三好学生的事,不肯回。老师生气了,他才回。结果“还没有走到家我的头就不疼了”。
这不是态度问题是什么呀!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把思想认识提高到“劳动最光荣”上来。如果有了这个认识,不劳动才会头疼呢!
再有,和姐姐一起上山挖药材。姐姐是一边走着一边挖着,他是一边走着一边玩着。到了山顶,姐姐都挖小半筐了,他的筐里却一根也没有。自己觉得唱歌比姐姐唱的好(谁知道呢,也许姐姐还觉得比他唱的好呢),就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唱。
这时,姐姐已不知走到什么地方挖药去了。姐姐挖满了,他的才只有半筐。拔草也是总和姐姐站在一起,好像和姐姐挺团结,其实就为了能干的姐姐回来接他的垄。故意不快干活,就“等着一抬头,姐姐出现在我的垄上”——这样的体验我也曾有过啊!
4、莫看年龄小,“花心”思量多。
为了得到一把渴望已久的小刀,他对着远方姑姑钥匙串上的五把小刀动开了心思。主意打定,他就故意当着姑姑的面几次三番地对母亲说想买一把小刀,遭到母亲训斥也不顾。最后挨了一巴掌,哭了。那也没忘一边哭一边盯着姑姑的那串钥匙。
姑姑终于看出问题来,“从钥匙上选择了一把最不好的递给我”(要饭还嫌凉呢——不过姑姑串这么多小刀是什么意思呢?多沉啊!)。他哭着一再说不要不要,手却伸出去接了过来,“一边就不哭了”(估计心里偷着乐呢)。
他的心思还不止于此。听说“有一个地方发了大水,一个男人救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做了妻子。他也站在河边,看着大水,想着“或许会从河里漂过来一个美人,很美的一个美人,也许会有机会把她救上来,那也是一个很美的故事吧?”
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就有这么复杂的小心思了!遗憾的是,这个美丽而浪漫的梦想最终也没有变成现实。因为“至今,也没有这个机会”。
少年的他,在操场上撞到了一个女孩儿,脸便红了。虽然至今也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名字,却记住了那女孩儿的俏模样,以至于在教室里上着课,心里还想着“那个女同学真的挺好看呢”。
从此以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放学路上,就老是碰见她(肯定是提前预谋好的偶遇呗)。“每一次见到她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看见她的脸也红了,那红着脸的样子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很美呢。”
5、乡情真挚,质朴本真。
江风对故乡对亲人的情感,深切、真挚。同时又以他的经历与感受,用细腻幽默的笔触,挑开那层朦胧的面纱,将生活的本来面目坦露给你看。
在《采药》中,他说“现在,身居城市的我们,不管怎么想,采药总是一件很美的活儿。蓝天白云,山高水长,鸟语花香,清风徐来,山歌嘹亮。当然,我们采药的时候,山也高,水也长,鸟也语,花也香。但有一个基本前提,我们是在谋生。”
在《挑水》中,他写道“《天仙配》中唱: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似乎,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其实,这些活哪一样也不轻松。”
在《过冬》里:“冬天里,守着一盆炭火,炭火上面,坐着冒着热气的茶壶,或是咕嘟着冒着香气的咸菜。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家常,这似乎是一件很美的事。但也只是说出来似乎很美……”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说出来很美,亲身体验又是另一回事了。这样质朴本真的文字贯穿全书,给人以真实的力量。他对故乡爱得深沉,却从不伪饰。
江风直面故乡那么多不如人意和艰难后,仍然对故乡心怀深切的眷恋与热爱。让我不由想起了一句话:“不是因为在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
这样的境界,是一种升华。
……
透过《故乡》,我看到了一个贫穷却美丽的村庄,看到了发生在那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看到了作者对故乡的守望与深情,也看到一个除去了作家身份的江风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