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两场英语考试,不得不说考试的感觉和学生时代完全不同了。首先考试不需要每个人都参加,没有了横向比较,分高分低,也没有了排名的刺激,考试变成了要完成的一个工作,还是轻松很多。
不管考多少分,同事们都是清一色的鼓励和夸赞,如果你考的不好,他们也会先从年龄上来安慰你:都这个年纪能考及格就很不错了!再说这个年纪还参加考试也是很棒了!嘚,你还为多少分难过什么,好像到了这个年纪,为分数在难过,显得很矫情,毕竟经历过风风雨雨,一个小小的分数还能影响到你?
确实分数对我已经无感了,只是一个结果,一个能进入一个项目的资本,或者开启新岗位的资格。但不管怎么样,考试前的复习还是会很辛苦。每天上班忙的滴溜溜转,下班就想躺平在沙发上。再提起精神学习,是很有难度的。用毅力维持的自律,极容易造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安慰自己好过聊胜于无。
学习没有考试的督促,总是缺少些动力,考前的一周,心态和状态进入到了一个专注阶段。吃完饭就能打开书开始复习,工作的累已经不存在了,全被考试在即的压迫感和焦虑感替代。虽然一边学一边还是会埋怨自己前些时候干嘛浪费掉那么多时间,要不然多过几遍单词,也能再进精些还,是比平时学习的效率高很多。
当考试分数不在作为竞争手段,而是真正地要学以致用时,学习的动力和态度则大不同。学习的过程会更注意语言使用方式,对听说的练习会更感兴趣,因为以后真的会在纯英文的环境里工作,一想到这些,背诵的效率也高了,也会拓展出很多场景来训练自己的英语。
所以一个能用起来的语言工具,必须有可使用的场景,这样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就会降低很多,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很多,即便对我这样的“大”龄妇女来说,这个规则也是一样效果明显。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考试,只是结果不在用具体的分数来衡量,而是年总结、工作总结、收入,甚至幸福度来度量,只要有一项达标,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