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和大家聊聊屈原,通过他的天赋故事,一起感悟我们自己的人生智慧。
屈原是楚国贵族。在他的众多天赋中,其中【右脑天赋】【觉察天赋】【沟通天赋】对他的一生影响颇深,可谓是造就了他的命运。
这三大天赋综合起来应用,最主要的天赋特质是:想像力丰富、理想主义、创新力强、善于通过艺术形式进行内心世界的对外表达。
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并推举楚怀王为纵长,魏、赵、韩三国则出兵函谷关与秦交战,被秦国击败之后,各国心生怯意,互相猜忌。
先是损失最大的魏国试图和秦国求和,之后又是楚国,于是各国纷纷退兵。
第二年,秦军乘胜追击,大胜韩赵联军,合纵宣告失败。
这个时候,屈原成为了楚怀王的左徒,开始负责变法改革。那年屈原才20多岁。
改革需要创新,就是要打破旧有的习惯与模式。甚至要破坏一些固有阶层人群的即得利益。
所以屈原负责变法改革,与他的天赋相应,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楚国贵族们的利益,怎样让变革贯彻下去,屈原是需要智慧的。
但在后面的发展中,我们会发现屈原的这些天赋有可能是在负向发挥。
秦国要攻打齐国,于是秦惠文王派张仪来到楚国,试图说服楚国倒戈。他先是找到屈原,结果被屈原大骂一顿。
屈原面对敌国来的人,以大骂一通来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这无疑是【沟通天赋】的负向发挥。
骂完之后不知道屈原有没有深度思考过,这个张仪在他这儿行不通,会不会去找别人?会不会采用其它的手段?怎样让这个张仪对自己国家的影响降到最低?
后来张仪用金银财宝贿赂楚国的贵族高官,让他们联合起来在楚王面前吹风。
几天后,楚怀王接见张仪,张仪对楚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但楚国却和齐国相亲,如果楚国能放弃和齐国联盟的话,秦王献给楚国600里土地。
这话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秦国的敌人是齐国,不是楚国,但是如果楚国要是和齐国联合起来,那秦国打楚国就是在所难免的。
第二层,楚国只要放弃和齐国的联盟,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获得600里土地。
先是威胁,后又给了个甜枣。楚怀王和周围的大臣们听了喜形于色。
但屈原却坚决反对,他说秦国这几年在不断强大,疯狂攻打别国,楚国还能幸免多久?张仪现在明显是在挑拨离间。
在这个时段,屈原的这三大天赋很明显都已经在负向发挥了。表达上过于直接了当,忽视楚国贵族们的言论影响力,以一已之力固之已见,无疑是螳螂挡车。
屈原的话一说出来,就引来其他大臣的强烈反对,万一秦国放弃攻打齐国,先来打楚国怎么办?
利弊权衡下,楚怀王也听信了这些大臣的话,最终把屈原驱逐出宫。
此后,屈原多次进宫要求面见楚怀王,但是都被拒绝。
不久,屈原被免去左徒职务,降为三闾大夫。
屈原的被驱逐,以及被降职,不让面圣,这些结果都表明了屈原的三大天赋在继续负向发挥着。
所谓三闾大夫,是管理楚国三个贵族家族的家谱、祭祀子弟教育的官职,属于闲差。
屈原担任三闾大夫后,依然每天担忧,当他听说楚怀王彻底断绝了六国联盟,就感到楚国前途岌岌可危。
但这个时候,屈原在楚王面前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与影响力。
后来楚国和齐国绝交,楚王派使者到秦国收地,结果张仪却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有六里,没有听说过600里。
楚怀王知道被骗之后大怒,发兵讨伐秦国。秦国在丹水和浠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8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趁机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
怀王又再次发动全国的兵力交战于蓝田。魏国听说之后偷袭楚国,楚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撤退。
而楚国曾经的盟友齐国因为怀恨在心,始终没有来救援,楚国这次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写下了那篇名扬千古的《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kua)以鞿(wu)羁(ji)兮,謇(jian)朝谇(sui)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xiang)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是一个为正义,为国家前途,为百姓疾苦而苦苦求索的英雄,却不断被排挤、被迫害、被疏离,被摧毁。
普世认为的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其实不过是个人天赋的负向发挥而已!
《离骚》成为了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但却是屈原心灵悲剧的呐喊。
2000多年前,中国的诗歌还处在萌芽,但屈原却已经用他的血泪开始书写,这是千古常情,也是不灭猛志。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屈原用自己的生命写诗,为千百年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屈原的三大天赋在政业上当虽然负向发挥,但在文学创作上,他却完美的正向发挥了。
屈原是一位好的诗人,却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与楚国讲合,楚王说什么都不要,只要把张仪交出来就行。
张仪到了楚国之后,又故技重施,用金银财宝贿赂当权的大臣,甚至联系到了怀王宠姬郑秀,让他帮自己说好话。一来二去,怀王竟然真的放走了张仪。
而这时,已被疏远的屈原,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仍然不顾一切的阻拦,劝谏楚怀王,让其杀了张仪。但一切为时已晚。此后,屈原继续被流放。
公元前299年,秦楚通婚求和,秦王邀请楚怀王去客。
屈原说,秦国如虎狼,不堪信任,千万不能去。
而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说,好不容易和秦国关系缓和,怎么可以不去呢?
最终,楚怀王踏上了前往秦国之路。刚一进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扣留楚怀王,强求割让土地。
三年后,楚怀王客死秦国。从此以后,屈原被新帝疏远放逐,终于彻底心灰意冷,走向绝望深渊。
当屈原来到江边,脸色憔悴枯槁。有一个渔夫认出了他,便问他为什么来这里?屈原回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夫便说即然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呢?即然众人都醉,为什么不跟着吃点喝点?
如果屈原肯放弃自己的原则,像那些反对他的大臣一样随波逐流,屈原可能也可以长寿,过得更舒服、更自在。
可是放弃原则,放下执着,真的可以挽救楚国吗?
如果抛开秦楚国界之分别,视天下百姓为一统,为明君,为民生,是否也可以一展才华抱负?
我不知道汨罗江边的屈原是否思考过这些?
但他给后人留下的千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会激励着我等儿女不断为人类生命的觉醒而坚持不懈!
我是张海燕,字号一元,协助万名有缘人认识天赋,活出天赋,一起创造丰盛富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