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年的重大变故,公司去年的战略和计划全都泡汤了。老板让重新梳理战略,接到这个电话觉得有些沉重,毕竟这关系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如果说能让我轻松一点的话,那就是上学期我们刚刚结束了《企业战略》这门课程。
有些科学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自己对这个行业和公司的理解,制定起来会更稳健一些。
于是,我翻开之前老师的课件和笔记。不停的写写画画,记录着重点。
就是这张图,从工具到流程都给写下来了,我就按照这个流程一步步的去梳理。可是毕竟无论是学的还是用的,都不是很娴熟。
恰好群里有人分享图书,我顺便问了一下,有没有关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书推荐?没想到里面的学霸说:咱们上课时,郭老师讲的已经很好了。
顺便发来了下面这段话:要结合企业真实情况,最关键的问题是碰到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一般企业战略是在有钱没地方撒的时候才做战略。
我瞬间就愣住了,是呀,怎么一说做战略就立马进入流程模式,而不是去问问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没有衡量,怎么知道战略做的好不好呢?
顺便对方还发来了以下内容:
战略也分层面:
第一个层面:定位的问题就是回答我们要做什么,做什么产业 什么行业,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
第二个层面:竞争层战略 ,我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比如成本领先,差异化,蓝海,这都是竞争策略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其实是战术,就为了竞争 ,内部的组织和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
而且根据我们公司的情况还给出了以下建议:如果是重新洗牌下存活,我觉得重点可以考虑 现有业务的裁剪,瘦身,看好现金流,找钱做融资,做好老客户,看好回款。
我才发现我陷入了教条主义,其实老师是把整个知识的“海洋”给了我们,我们只要取里面一瓢饮就可以。
这样更好的解释了,我参加格格读书营,好像就是为了参加而参加,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解决啥问题。学完后就模仿着大家的样子去看书、写作、分享,按理说这是一个好的践行,但是看到同行的伙伴我却好慌张,我工作和考试特别忙,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全盘践行。因为要复习考试,没有时间看那么多书;因为要工作,没有大把的时间去修改书评、分享和大家链接......
该如何去缓解这种恐慌和找借口的状况呢?那就是回归当初参加的时候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这样去想,首先去解决当时的问题,比如我当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读书快速解决被分配的新工作?那我就去解决这个就可以啦。而不是去看其他的书写书评。
但是这些都是我的意外惊喜呀,那就注意一下时间分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