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选》:满腔热血难为用,无限悲凉太息声(2/2)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辛弃疾画像

生擒叛将

《宋史·辛弃疾传》: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临安),斩安国于市。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洪迈《稼轩记》)。

投奔耿京队伍不久,辛弃疾劝服另一批人马加入到了耿京的队伍中,为首的是僧人义端。但令辛弃疾没想到是,仪端不久之后竟偷了耿京的帅印投奔金国。辛弃疾闻讯飞身上马,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准备袭击义端。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当即求饶,辛弃疾不听他辩解,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因此耿京对他刮目相看,更器重他了。

生擒策略

“五十”对“五万”,怎么可能。

辛弃疾《美芹十论》和《九议》的战略战术:

智取而非强攻

臣闻,没有什么是无法解决的,只要有能力去实现它,就会获得成功。了解敌人的心理,采取适当的行动,就可以达到胜利。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机会,就可以一举而成。攻其未备,出其不意,乃是最佳之策。

深谋远虑,人生和事业的战略规划: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计,则应之常不足。(《美芹十论》开篇)。耿京被杀,他设计的“预图”也随之流产。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美片十论》)25万军队可作投名状。对比王友直:高宗先命为检校少保,友直不敢接受“向若臣有众数万归朝廷,则受之不辞。今众不满百而受如此之赏,不可。”


辛弃疾画像

诗歌只是我报效国家的一环罢了

做词人不是辛弃疾的本意。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鞋鞯,小声铿鋒,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称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一个立志于“弓刀事业”且曾建立奇功的铁血英雄,血液里流淌的都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望,却因生不逢时,失去了做名将、做宰相的机会,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词人,南宋词坛第一人。临死前,还在呼喊:“杀贼!杀贼!”“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不过还好有诗词,能够为辛弃疾烈性的情绪谋一个出口。


辛弃疾画像

         一字一句间,闪烁的不止是刀光剑影,金戈铁马,英雄失意,还有柔情百折,纤细风流与随遇而安。爱辛弃疾的人于此可以得到安慰:辛弃疾的一生,活得不如意,不舒畅,但活得很精彩,很丰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