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字子居,又称阳生,魏国人,战国初期“杨朱学派”的创始人,自由主义思想领袖及鼻祖。
他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一”很重要,一是数基;上段中“一”出现三次,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数基,莫谈万物。
道生一,这个“一”可以是道德经里的“有生于无”中的“无;”不可损一毫,奉一身,浑然一体,达至“无我。”
强调了自我的重要性,《庄子•知北游》中“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精神便是‘一’,无形无质不可分割,不然和精神分裂无样。”
庄子说过,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我们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贵为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矣。
他说:“即生则废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发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
既然活着,顺其自然,探究想要的,等待死亡到来;面临死亡,尽情发挥,任由发展,探究其追求,放任至尽头。
有限的生命,追求自己想要的;有限的时间,珍惜当下,当下造就未来,得未来必须珍惜当下。
不求久生不死,不求速死,从心而动,任性而游的自然主义。
他说:“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臭腐消灭,是所同也。”
生命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共同点,寓示着在自然面前,不会对任何生命厚此薄彼;大自然是一切的本源,生命才是大自然中的嫡长子,所以大自然对自己孕育的万物一视同仁。
他说:“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智慧和力量的正确运作,以达和谐与平衡。
躁动御寒冷,清静抚躁动,居中而左右有余,调和至中正。
居住在地,而不争高;心怀宽广,而不争执;顺天应物,而不争强;言之有信,而不争巧;无为施政,而不争功;处事有方,而不争能;应时顺势,而不争先。
赤子无求无欲,不犯众物,故,毒虫之物,无犯之人也。
他说,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菙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
百羊合整为一,即一个整体方队,让五尺的孩童持鞭,能使这个方队如臂使指。
曲则全,曲折行事,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周易•系辞》中“曲成万物而不遗;”万物各有所向,各自不同,唯“曲”才能“周全。”
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执一以为天下牧。
他应邻居一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思绪良久,道:“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五色使人目盲;驰聘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庄子:“五色乱目,使目不明;目光追寻色彩的刺激,就会失去清明,不能识真。”
内心放纵追逐,就会失去安宁,不能守中。
一味着重利益,积累财货,就会走上偏邪小路,难行正道。
失清淡之味,相当于远道,道本无味。
“聖”字,指听觉敏锐,闻声知情,双耳清静,心神守中。
耳、目、口的常态为静、清、淡,心的常态为宁;故,取其厚实,弃其薄华;选择朴实,不居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