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德修 录入者 王红春
此三封信是台湾老兵丁德修先生寄给亡妻王云仙(我姑婆)的堂弟王昌言妻鲍淑英女士的慰问信。鲍淑英女士(我婶奶奶)授权后辈我谨录家书文字于此,对云仙姑婆和德修姑公的这段感情作一纪念。
我家族是婺源武口太原王氏和淳安环水王氏后人,世居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坤沙村(坤沙原属歙县,1987年撤地建市,隶属黄山市徽州区潜口乡(现改为潜口镇))西乡是徽商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徽州人贾而好儒,奉行“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的信条。坤沙村,主要由王姓氏族聚族而居。我王氏家族是坤沙上王大屋吉庆堂王氏,辈字歌为“益道大宗衍圣,诗书传家厚”。
我爷爷属于坤沙王氏上王家族三房(秀才太爷房),他的伯父廉泉公20世纪30年代曾在江苏无锡任木材行经理,日寇轰炸,木材行被迫关闭。他只得携妻女回到歙县西乡坤沙村祖屋定居,后因痢疾接连丧妻和独女云仙(1912年生,改名建荣,时已通过徽州地区专员总署会计人员训练班培训的,并分配工作,并与丁德修姑公成婚),解放后终老于坤沙村上王吉庆堂大屋。廉泉公始终牵挂远赴台湾的女婿丁德修,其凄楚状令人惋惜。
丁德修姑公是四川省人,1906年生。应征入伍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指挥的第二十一军或或第五十军总部参谋处少尉参谋(1941年,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指挥的第二十一军和第五十军,共六个师,担任皖南和赣东自荻港到湖口长江南岸防务,并乘机炮击、布雷,阻断日军航运)。1941年长沙会战前,该部在安徽省歙县唐模村架设炮兵阵地,参谋处办公室设在附近的坤沙村我家王氏大屋吉庆堂正厅,姑公因此结识了我姑婆云仙,并支持她到屯溪的专员公署的参加会计人员训练班培训并分配工作,谁知她和她母亲因感染流行病而暴卒,姑公伤心不已。姑公离开坤沙后,随部队辗转南北,后任青年军少校连长,解放前赴台,定居台湾省彰化市。
王氏大屋吉庆堂正门
王氏大屋吉庆堂正厅
当时,远在湖南出差的丁氏已心中有所感应,返回歙县后听到妻子云仙的噩耗,几近痛不欲生。他赶回坤沙村,为亡妻安葬并立起墓碑,在岳父廉泉公劝阻下,无奈挥泪告别坤沙,后辗转随部队北上南下,最后定居台湾。四十年代在北京期间,再娶妻陈氏(江西玉山人),生子寿平,赴台后生子寿南,又得二女,终安居乐业。五十年后的1991年和1992年,在两岸三通后,丁氏终得托人来村和来信探问,不忘旧人旧事,牵挂在心,其情可谓笃深矣。
录入人:王红春(坤沙吉庆堂王氏圣字辈)
2015年8月20日
第一封信
淑英贤嫂:
上月汪先生忆芝(歙县富堨乡凤凰村人)回家,我托他往坤沙访亲。将近五十年往事,心中激起很复杂的感情。所有的人、名字都忘了,只记得昌言(的)名字。诸亲友相貌神态在脑袋中萦绕回忆,就连岳父母、娘舅名字,都想不上来。几十年来,从大陆北上南下,又经变乱,到台湾,才满意的生跃在人间。北平结婚以后,得一子,在台湾接连生一子、二女,这四人的家庭,他们各自独立均有成就。
坤沙这个地名,人物对我印象太深,感情也太浓烈。一场流行病夺走堂妹(其实昌言是1913年生,建荣是1912年生),姑且这样称呼下去。我由湖南回部队,不顾一切,到坤沙看到众人及众亲人,心中非常痛苦,立碑以后离去。……不幸。坤沙市街、景象都在我回忆与祝福中,祈祷所有的坤沙父老兄妹身体安康,享乐。再游旧地,此生甚为渺茫,何况情势不许可。再次的祝福你放开心,为自己、为子、媳,为孙,而且高高兴兴的谈笑,工作间隙作种种快乐的事,束成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这几张照片是昨天从汪先生见面分手,由大儿子、大媳妇拍的风景照,孩子们只是1/4的人。人已老了!不复青年、少年情形,连想一点回忆,映像中去思索,去追忆!
此致
平安!
丁德修上
1991年11月13日
台湾省台北市新店市三民路72号8楼,是临时在此地,我常住彰化市太极新村9号。如有来信,两地均可。
所照的像片,在洗的时候曝光,待我回到彰化市太极新村9号,找一些全家人的照片寄坤沙。
第二封信
1991年2月8日信收到。你写的内容,颇有思路而且是有条不紊,足见你的智慧高人一等。时代变得太多,老一辈与儿孙的观点不相同,相处一个短时间是快乐美满,同时又是现实主义,功利看的很重,分住比合住好,彼此相安。你们在那穷苦日子中安然度过,你是如何的坚强,与莫大的毅力。而今是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切事想开一点,能做的多做一点,不能做的稍微勉强少做一点,晚年的快乐建筑在自己手中。
岳父廉泉翁,晚年一定凄惨,他在无锡开木材行,智慧很高。不幸日本人轰炸无锡,家产大毁,不得不回本籍。丈母娘能干人,处在那个时候,女人出头机会不多,营养不良,又遇时疫,不幸过世。泉父更苦了,云仙(建荣名字是我为她改的)字端正,也通顺,鼓励她到屯溪考专员公署的会计人员训练班,获录取也分配工作,对家庭帮助、个人奋斗总有个基础。不幸母死奔丧,从岩寺下车,遭大雨感冒,见尸痛哭,被流行病感染,不到三日也死了。坤沙风俗,未出嫁的女儿死了,不能停在正厅,放在柴房边,泉父、席舅伤心不已,既死就草草安葬。我从湖南回部队,初与同事相见,他们均欲言又止,说回到参谋处自会知道。我离开湖南前夕,做梦不祥,心中甚是不安。朋友的表情又让我长途行走得患痦疾,心知肚明,凶多吉少。于是坚持回坤沙,一睹故址,安慰岳父。一般朋友力阻不必去了,我与云仙相知相爱,她、我在社会上均有一立足之地,不幸就这样分走两个世界,那时的心境是悲惨痛苦,立碑以及岳父也极度安慰我,打起精神转到青年军青少校连长,从此北上南下,无一定所,38年(1949年)转到台湾。40多年时光总算安定中奋斗,多少在生活上有一点眉目。回想过往,终夜思念,如魂有灵,但愿她能在神的翅翼下升化。拉杂一大堆,搁笔吧。
最近打听,如有人回大陆,我会托他们带一些用度给你,做我辅助零用,也算云仙没有错认我,错爱我!
胡显荣先生,我另出答复。
此致
问好!
丁德修上
1992年1月1日
第三封信
淑英贤嫂:
……听汪先生说,你为家累极端消瘦,还望你想得开,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也希望你接此信,更高兴更安慰,有这样一位姑爷未忘旧情。
我托汪先生送200元人民币是一点小意思,谁知道你寄来的语句,充分表现了几十年的情分,不能不使我悬夜难眠,遐想你远方的照片,已变化太多。最使我感动的,汪先生在棠樾期间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妈妈,但记得丁参谋,述说昌言已过世的情景。这老妈妈(是)何人,不得而知,据说是坤沙人,嫁到棠樾。这份感情是用什么金钱也买不到的。我祝福她平安。我已75岁,大你堂姐6岁。我想她的坟墓早已填平,我祝福她另一个天国平安了,忘记人间悲苦。
你的儿子王敏已37岁,自立自强,有技术,能在坤沙为王氏家族支持,你的大宅第仍保管在你们手中。……
此致
问好!
丁德修上
199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