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一本救命的书,读着读着就平静了


“在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在他渐渐潜入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
“他比推他的石头,更坚强。”

01

每当我觉着自己需要和这个世界和解的时候,我都会翻一翻这本加缪的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来自法文谚语,借喻永恒徒劳的人生状况。加缪从西西弗徒劳的努力中看出人生的荒诞本质,也因为意识到荒诞本质的人的自由意志而得出:

幸福与荒诞本就是同一片大地的孪生子。

人必有一死,人生本无意义,但因为反抗和努力的自由意志便是值得过的”这样的荒诞哲学。

也因此西西弗成了加缪的荒诞英雄。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西西弗是幸福的。”

反抗、自由与激情,这些组成西西弗的要素也是加缪本身,因为他一生都在为捍卫人的尊严和幸福而努力斗争。

02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荒诞与自杀,第二部分讲述如何在生活中战胜荒诞感,第三部分讲述荒诞的创作。

全书的主题是加缪在前言中所写到的:思考生命是否有意义是正当而且必要的。

西西弗神话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柯林斯国王西西弗的所作所为触怒了众神,诸神惩罚他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巨石的重量加上山体的陡度重又滚至山脚,落回原地。

日复一日,西西弗陷入了无望而又无效的努力之中。

他之所以陷入地狱般无休止的苦役之中,是因为他鄙视诸神,仇恨死亡,热爱生活。

他宁愿要水的恩泽,也不愿告诉河神阿索波斯其女儿的下落,他感受阳光、灼石和大海,绑架死神让人间没有死亡,而这就是热爱这片大地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300年前,康德在哥尼斯小城里为他的学生讲述西西弗的神话,他说这故事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隐喻。

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过欲望和执着,我们以为努力可以带来的目标又常常失落在生活的玩笑中,一个人如果不常常用一些虚假的安慰来麻痹自己,终将臣服于生命的徒劳本质。

但康德又说,“当我们想通这个道理的时候,西西弗其实早就想通了。”

“我们因为想通这个道理而颓然,但西西弗仍然每天都在用十足的力气推着那块巨石——他知道自己在命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但他还是摆出一副不屈的姿态。西西弗的故事,不是一个哀叹命运的故事,而是一个赞美英雄的故事。”

03

加缪认为,西西弗的悲惨在于他“清醒的意识”,因为西西弗清楚地知道,每次推石头都没有用,他的努力是白费的。

但是加缪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也在于清醒的意识,因为世界本无超凡意义,而人是唯一提出生而有意义的生灵。

因为我们是自己的命运的主宰。

这就是西西弗全部的无声的快乐,因为这个世界是在他的记忆的注视下发生的,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而他的石头是他的事情。

今天的工人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命运并非不比西西弗的命运荒谬。

但是如果说工人的命运是悲惨的,也只有当他们偶然意识到的时候才是悲剧性的。

如果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那种时刻,我们应当认为能够意识到这种时刻,是幸福的。

荷马说,西西弗是最终要死的人中最聪明谨慎的人。

西西弗超越了自己的命运,这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仰仗谨慎的选择,他由此表明自身优于没有生命的巨石,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他已把“依然如此”转变成了“如我所愿”。

04

生活中,我们如同西西弗一样,在欲望的驱使下,不断推着自己的巨石上山,从下往上。

而在即将到达山顶,眼看胜利在望时,又再次跌落谷底。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一无既往地去生活,一往无前地活下去,在经历过“看山不是山”之后,西西弗给了我们“看山又是山”的领悟。

认清生命的荒诞本质,承认生命的荒诞本质,然后用自己的激情来反抗荒诞,最后带着与生俱来的荒诞,我们一头扎进生活。

这就是我们全部的幸福和意义。

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结果如何,更重要的是人生旅途中所走过的风景。

而比让巨石停在山顶更有意义的是,在推石头上山的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一颗充实饱满而喜悦的内心。

因此,没有什么明天,也不要寄希望于来世,有的只是此刻义无反顾地生活。

人生是有选择权的,这就是人的深刻自由的理由,这就是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呈现给我们的关于荒谬的哲学。

所谓荒谬的人终将用自己的生命去经历、去创造,去描绘生活,这就是它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

文字|渡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