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倾听,四个自查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关注、被尊重,因此时代的红利会属于会倾听的人。

但我们是好的倾听者吗?

《深度影响》的作者列了四个自查的问题,我每个陷阱都踩中了。

1.对方还在说话,你已经开始打腹稿,准备自己的意见了2.对方还没说完你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他3.经常是你说的比较多4.但你说了这么多,也并没什么用这反映了我平时都是伪倾听,表面上在听,实际上却是在想"什么时候轮到我说话"。

如果换位思考,站到对方角度,和我说话的体验一定很糟糕。

对方会觉得:我满怀期待地向你表达,以为你会有兴趣,但你只是装模做样地听了一下,然后就把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一下把我堵回来。

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能,因此倾听是一个对抗本能的过程。

需要你主动拥有这个意识,并且刻意努力。

但是细想一下,人的本能也包括吃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包括懒在那不动。

因此倾听与健康饮食和运动一样,都是我们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所必须要做的努力。

做好倾听需要两步:忍和问。

首先,"忍"是说你要搁置自我中心的需求,想象在一片漆黑的舞台上,有一束光打在对方头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默想"你很重要,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问"可以使用复述式提问以及开放式提问。

你先用你的话把对方表达的意思说一遍,向对方确认,这样会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加深你们之间的信任,为后面的讨论提供更多感情支持。

然后可以进入到开放式提问,比如"关于这点,你可以再多说一点吗?""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等。

如果你之后根据对方的建议做出了行动,也要反馈给对方,这会让别人产生强烈的被重视感。

作者称其为"行动式倾听"。

这种交流方式的底层逻辑是:我希望被怎样对待,我就去怎样对待别人。

我希望我说出的每句话都能被听到并且有回应,我希望对面的人不要轻易质疑我、反驳我,把我推到敌对立场上。

我希望对方以合作的思维进行沟通,认识到我们面前的麻烦是需要我们一起解决的。

既然如此,我也要这样对待别人。

所以倾听其实是合作思维下的行为习惯。

放一张酷博倾听的照片。

愿我们倾听时也那么好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