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热点事件李文星之死让社会发出众多言论,大家纷纷发表言论!
5月15日,李文星在招聘平台上发送简历。
5月19日,收到聘用通知函。
5月20日,从北京前往天津入职。
7月8日,给母亲打最后一个电话说:“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别给”。
7月14日,尸体在天津静海区被发现。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却成了李文星家人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梦魇。一份本以为是上市公司敲门砖的Offer,最终却让从东北大学12级学子李文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当初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上与李文星联系的北京科蓝公司,只不过是一家冒名招聘的“李鬼”公司。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去天津“报到”后的李文星态度冷淡、频繁失联、多次借钱,根据他出事前的种种反常的迹象,同村的大哥李刚毅认为:“只有可能是被骗到了传销组织里,没有别的可能性。”
我们先对自己问一个问题,你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有没有掀起过“互动式课堂”的热潮?
你的求学生涯里,有没有听过已经事先演练好的公开课?你有没有在老师问“还有谁没听懂”的时候羞于张嘴,跟着大家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你有没有一些知识点,是根本不理解只是单纯的记得怎么背的?你有没有为了及时交作业,把自己不会的题目抄学霸的,事后却忘了把那几道题搞会?
“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
考试时,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
毕业前,上大学前填报志愿,你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好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
这就是在校大学生的现状。
对于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急需一份工作在城市中立足,明明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但同时却有缺乏社会阅历,对招聘者缺乏警惕性并且不能识破骗局。而很多虚假岗位的招聘者目标正是这群大学生,招聘单位地址模糊不清,在北京、天津、河北来回打转。痛苦的求职经历和略为固执的性格是李文星走向骗局的两个重要因素。
小时候,我们装来骗别人;长大后,我们装来骗自己。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理想的工作机会,写简历的时候才发现,除了姓名和生日,其他只能瞎掰。
突然毕业却发现已经没办法假装自己很牛逼。
我们和李文星一样,都踌躇满志,心怀梦想。但是我们每一个求职的毕业生都会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低头,受到重击。在最难就业季里败下阵来。
最难就业季,究竟有多难?它难到让痛苦不堪的李文星甚至以身犯险。科蓝公司通知李文星入职后,他曾在QQ上将此事告诉了高中同学丁页城:“他们说(让我)在天津待一个月,怎么都感觉像是传销。”但他还是去了,并且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这个少年的悲剧像是一把刀子,刺痛了所有人的神经。但他绝不是最难就业季里唯一的受害者,有千千万万的毕业生在求职中痛苦挣扎,他们的痛苦甚至不为人知。他们可能会发出几百封简历,却迟迟得不到回应;他们可能会在一个个招聘会赶场奔波,仍旧是一场空;他们中的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甚至想到要整容,而为了整容,甚至愿意去裸贷跟罪犯低头。
我们大学生,结束了十多年的学生时代,按部就班的走入了大学,甚至是理想的大学,满心期待得到社会和现实的认可,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现实把他们撕成碎片。奔波和焦虑的痛苦之外,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在就业市场面前是否毫无价值。
没人否认这是个最多元的时代,做直播,打电竞,当网红,创业,成功的方式越来越多,只是它们都不可测,失去了路径复制的可能性,可是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竞争却愈加白热化。背负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重担的学生更加的分身乏力,付出了更多,失望可能就更深。
就像是一代人比一代人优秀,也许这一代的年轻人,注定要承受更大的考验和阵痛。而年轻且在疯抢教育资源的父母,也可能在十几年后同样的怅然若失。
1.这是一个以招聘网站为诱饵专门骗大学生或者社会经验少的大学生,基本以大学生为对象运作的传销分支,大学生的好处相比传统的杀熟,都是骗的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自我安慰减少负罪感,骗的本质没变良心也是坏了。
2.其实大部分运作的一定阶段都会崩盘,小股力量不死心又死灰复燃,网络招聘的始祖应该感谢姚劲波的58还有被他兼并的赶集,购买虚假的IP地址发送简历,软件生成公司印章,每年几百万亟待就业的年轻人上钩的鱼儿一点也不愁,精通心理战的传销加上恐吓威胁很容易一周内上钩,受害者变成施害者,令人叹息的是为了翻本明知骗人还故意为之,大部分都是家庭困难的学生。
3.隐蔽性强,房东只要不是把房子烧了他都不会管,公安机关和相关机构打击力度不够 。
4.商业运作的本质唯利是图,销售业务最后为了业绩就没有了道德。
5.世界除了真善美,假丑恶一点也不少 。
6.人间正道是沧桑,走了弯路及时回头,生命只有一次,委屈求算装孙子只要能出来出来一切都是小事。
生活中,类似的大学生求职者被骗事件屡屡发生,教训惨痛。必须提醒,对于广大求职者而言,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凡是对方先行要求利用支付工具转账或垫付款项时,基本可判定为骗局,同时为了避免更多人被骗,应当立即报警;对于招聘平台而言,应加强对招聘信息发布者的身份及其所发布信息的审核,避免类似风险存在。
面对这种情况
你们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