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个知识狂躁者,学了一堆很杂的知识,杂到什么程度呢?看别人PPT做得酷炫?学!看别人文章写得好?学!看别人懂得心理学挺牛?学!
总之,看到自己羡慕的技能就一定会忍不住去学,周围的朋友经常会问我:咋感觉你什么都学过呀?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自检过自己学了多少东西了。
当看到简书辩论咖上题为「全才/专才更适合当今社会竞争?」的辩题时,就忍不住要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本人认知水平有限,以下观点仅为个人感想,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跟我一起交流。
前面已经提到,我是一个知识狂躁者,那么大家可能会认为我辩论的倾向会侧重于全才了吧,其实不然。虽然我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全才,可我观察到的事实却是,专才的社会认可度更高,也就是说,专才可能更适合当今社会的竞争。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工业革命开始之后,英国的工厂主由于把分工做得特别的细,于是工厂的效率开始大幅的上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过,即便是像制作缝衣针这样简单的工作,当分工细到一定程度之后,一个工人在一天就能生产出上千根针,如果一个工人需要做所有的工序,那么一天下来,恐怕10根针都做不出。英国凭借“专一化”的方式,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加工业霸主。
再来看看最近流行的“自媒体”,大家现在可以翻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随便打开几个,接着观察一下这些公众号的介绍,你会发现但凡做得比较好的公众号,一定是标签特别明显的。什么是标签明显呢?比如谈汽车的绝对不会谈时装,谈PPT的绝对不会谈八卦,谈科技的绝对不会谈桌游。
有人可能反问:谁说一个公众号只能谈及一类内容,现在还流行跨界呢?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前面说到的标签化,指的是公众号的大方向。
还是拿谈汽车的公众号来举例,你说他能谈时装么?当然能,他可以谈车展上的时装模特,也可以谈汽车大佬的衣着搭配。但千万别忘了,这个时候他依然是一个谈汽车的公众号,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跑题”,80%以上的内容一定是服务于自己的标签的。
如果一个公众号今天说汽车,明天说程序开发,后天说娱乐八卦,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公众号有点“人格分裂”的感觉,就像一个阴晴不定的人,让你捉摸不透。
这个时候可能又会有人说了,你看简书,不是各种内容都有的么,这个问题你怎么解释?其实,简书虽然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会被细分到不同的板块,简书本身只是一个平台,就像微信平台一样。
大家如果在简书的某些板块投过稿的话应该会知道,每个板块都有严格的文章范围,在相应的板块内绝对不会出现种类不一致的文章。
最后再说说我自己,我本人是学计算机的,学渣一个。挂毛概挂英语,毕业的时候四级也没考出。但我本专业的课学得还不错,基本上专业课都能轻松90+。后来,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喜欢来问我,我每次也能给别人详细的解释。
于是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因为某些课学得还凑合,不少人就会误以为我是学霸,当我跟同学说我英语不好的时候,别人会说我装逼。
也是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当别人觉得你一项技能比较厉害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晕轮效应,别人很少会留意到你弱势的地方。与此同时,别人的认可也会给你极大的增强信心,根据镜像自我理论,你会不断的去求证别人的看法,迫使你不断的提升。
这个社会是一个追逐个性而又焦虑的社会,别人没时间去了解你的每一项技能,样样都会反倒变成了什么都不会。哪怕你是一个所谓的“全才”,倒不如先建立“专才形象”让大家先了解你,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展现你的“全才形象”。
所以,我认为专才更适合当今社会的竞争,只有先单点突破,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我并不否认全才,能成为别人眼里全才的人,一定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在自己能力还相对不足的时候,不妨先放下自己大的目标,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把一件事先做专做精,等有能力了再回头重拾自己的目标。
一起加油,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渴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