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注:很早听过一句话,说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很适合做这一篇笔记的引子。
人脑的偏向性机制,大概有四点:
1、人们对刺激性事件的感受会很强烈,进而使他对这件事再次发生的概率的判断产生偏差,
2、人们往往不是依据逻辑推理而是依据短期尝试和周围人的有限的经验来进行决策(某种程度的羊群机制),
3、人对痛苦的感受强于对快乐的感受,
4、人脑能感受到的是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分别对上述四点做一些说明:
1、第1点和第2点偏向性机制的详细说明见《听老师讲课四-金融投资中的巨大谬误》中的例子,回复数字14可见。
2、人对痛苦的感受强于对快乐的感受。
得到后又失去会让人非常的痛苦,比如你凭空捡了一笔钱但随即丢失,虽然数字上来说,你没有损失,但是对你来说,却会非常失落和痛苦,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几乎大部分人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结果是亏损或者被套牢,具体推演过程如下:
假设买入某个股票,买入时股价为10块钱,你由于你有赚钱的预期,自然希望股价上涨,所以你看股票行情的时候,大脑就要做出是否卖出的判断,这时候这个对痛苦的感受强于对快乐的感受的偏向性机制就发挥作用了。(1)假如股票涨了2块钱,你会想,如果卖掉,钱就入账,落袋为安,这也表明你10元钱买入的判断是正确的,你会快乐,自信心增强,而现实是,大部分人会选择卖出;(2)假如股票跌了2块钱,这时你会痛苦,后悔没有早点卖出,后悔没有买别的上涨的股票,这时候如果你卖出,也就是承认了自己10元时买入的判断是错误的,同时也会造成你的账面的实际亏损,这时候你会找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继续持有,说服自己这只股票的股价还会涨回来,这是因为你不愿意承认错误。
3、人脑能感受到的是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桌子上有左中右三杯水,左边为热水,右边为冰水,如果你用自己的手去感受温度的话,那么中间这杯水是热水还是凉水,取决于你的手是先放进了左边的杯子里还是先放到了右边的杯子里。
你的幸福感,也是取决于你自己跟以前的生活的对比和跟周围人的生活的对比,再比如飞机时速几千公里,但是你坐在飞机舱内和舱外的感受又是不同的。
继续以上面讲的买股票的故事为例子:(1)比如第一天10块钱的股票跌到8块钱,你会找很多理由说服自己第二天股价还会涨回去,到了第二天,股价又跌了1块钱,虽然跌1块钱让你痛苦,但是比起第一天跌2块钱的痛苦来说,这时下跌的速度已经减缓了,你还是会说服自己股价会回升,第三天的时候,股价又跌了1块钱,你这时还是会自我说服,你可能会说,大不了我长期持有,做“价值投资”。人是不愿意接受“承认自己错了”的痛苦的;(2)假如股价涨到了12块,这时候只要再增长一点点,都会加剧你卖出的决心,因为上涨本身已经让你在精神上获得了很多;(3)但是如果股价涨到13块后又跌到了10块钱,你这时候的感受就跟捡到了不属于你的钱随即又丢失的感受是一样的;(4)对很多人来说,持有一个上涨的股票比持有一个亏损的股票更煎熬,如果你持有的股票从10块钱跌到了6块钱,某一天股价从6块钱涨回了10块钱,你会很快乐,你感觉似乎是重生了,相反,如果股票从10块钱上涨后又跌回10块钱,你会感觉到嘴的鸭子飞走了。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在亏损的时候不断加仓,而在略有盈利的时候就迅速卖掉。这种偏向性机制的重复发生,会反复作用于整个市场,造成了多少苦乐沉浮!
正是这样的机制,在市场整体不好的背景下,使得“亏损就一直持有”的结果就是被套牢;这样的机制也会导致在遇到可以成长几十倍的牛股的时候早早放手,失去机会。
人脑的偏向性机制使人追求快乐并逃避痛苦,使得参与金融市场的人把金融投资当做了一种情感消费,使他做出买和卖的决策判断的已经不是客观分析结果了,而是其个人的感受。而金融市场会迅速放大人脑的这种偏向性机制,导致亏损!
其他的小例子:
1、我们的生活是高度容错的,我们虽然在生活中常常犯一些小错误,但是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错过一班公交车可以等下一班,误了飞机大不了改签,最多花点钱,但是如果是在金融市场上,微小的错误都会被迅速放大造成巨大损失,比如把买和卖的操作弄反等,行情剧烈变动时你去洗手间了……
2、这种偏向性机制在生活中也会使我们出现视觉偏差。比如孕妇会突然发现大街上的孕妇多了起来,新买了一辆千里驴豪车的人会突然发现大街上开这种驴牌汽车的人多了起来,其实周围的环境没有变,只不过是你自己变了,才会发现周围孕妇多了、同牌子的车多了,同理,如果你做公司研究,假如你主观上对这个公司有一定的好感,在分析这个公司的数据和报表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的忽略对这个公司不利的数据和信息,这就是选择性视觉。
另,网友“聆听”做了课程的思维导图,今天来不及找链接了,明天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