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儿个准备回家。早早吃过早饭,把自行车推出来,长时间没骑,捏捏前后轮胎,发现气果然不是很足,就用家里自备的打气筒加了气。骑过菜市场,要到公路的时候,发现路两边雾气蒙蒙。大雾天气本来就不适合骑车出门,考虑到此时也是农村人出门打工或上街办事的高峰期,更是大货车出行的黄金时间,而且这一段时间,这段马路上大货车还特别多,我想还是别赶这个热闹了,错开这个时间,等雾散了再说吧。看了一下时间,才六点多钟,还早,回家又没有什么急事,早一点晚一点没有关系。
就调转车头,骑车折了回去。在家里,和那个“腰里系个大手巾,专门走在田间地头收集民间乐曲的人”颇认真地谈了一会儿,看看时间近八点,就打住了。估摸着雾气散得也应该差不多了,夏天的雾不像冬天的雾久久难散,这个季节雾应该很好散,温度高,雾气蒸发就快,道理就这么简单。
准备出门。一走出家门,发现两条胳膊被外面寒气一浸,凉冰冰的。原来室外气温太低,感觉有点冷。这大伏天的早晨居然有点像早春的早晨,穿单衣出门还有点冷,不是一点点凉,而是很有点凉,不加衣服骑车看样子是不行的。到家里找了一件稍厚一点的褂子穿上,才感觉好些。一直骑了十几里路,身体发热,才把厚衣脱下,这时候身体才感觉舒适。
到底是我的身体有问题,还是天气问题呢?看了一下手机才发现,今天的气温是20——24摄氏度,已经进伏两天了,这样的温度太低,寒夏和暖冬一样,都是很不正常的,只是可能因为寒夏太少,人们不太关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