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儿子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孩子们在放假前一天与家长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知识,在上课时分享。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然落在了猫爸的头上,于是就有了这篇属于吃货的《端午节和舌尖上的粽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一、端午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吃货的佳肴 - 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北方甜粽的代表 - 北京枣粽和大黄米粽
北京粽子是特色传统名点之一,节日食俗,作为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一般而言乡村做的是北方口味的粽子,多是大枣、豆沙做馅料。
在北方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内蒙古的大黄米粽子,从古至今流传已千年,一直为当地居民喜爱。它使用精选黄黍米原料,夹以金丝枣,用粽叶包裹煮制而成,揭开粽叶之后,只见澄黄的黍米中嵌着红艳的枣子,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蘸着白糖食用,特别软糯清香。
南方咸粽的头牌 - 嘉兴鲜肉粽子
嘉兴粽子是浙江嘉兴特色传统名点,具有悠久历史。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嘉兴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食用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东方快餐”之称。
各地特色粽子 - 广东粽
广东粽的配料分甜咸两种,甜的以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肇庆裹蒸粽是用莲叶用,一张莲叶对折,里面再衬三四张粽叶,重量亦大,包出来四四方方,甜者以莲蓉、豆沙、枣泥、栗蓉做甜馅,咸者以莲子、百合、栗子、绿豆、冬菇、猪肉、火腿、香肠、虾米、蛋黄、干贝、叉烧肉、烧鹅等做馅,有「粽子王」之称,体大有如茶楼的点心荷叶饭。
各地特色粽子 - 浙江湖州粽
米质香软,分咸甜二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以肥瘦肉各一片入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入馅。上方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以「五芳斋」最为出名。咸粽即鲜肉粽,因金华火腿面声名大噪,且是享誉大江南北的点心小吃。湖州粽的馅料:咸的有鲜肉、火腿、咸蛋黄、香菇、栗子、八宝。鸡肉馅等。
各地特色粽子 - 四川椒盐豆粽
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后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焦里嫩,颇具风味。
各地特色粽子 - 闽南粽
闽南粽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泉山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粽子界的暗黑料理 - 灰汤粽
灰汤粽有三个地方的代表,口感大不同,做法却都几乎一样的:将某种植物叶杆烧成灰,泡水浸入包好的粽子,或是直接将灰包入粽子里。
1、 浙江丽水灰汤粽 :把一种叫 “硬壳叫”的野柴烧成灰, 掺水拌合,把包好的粽子充分浸透在里面,上锅蒸熟即可。
2、 贵州布依族的灰粽粑 :把糯米秧子烧成灰,晒出细灰来,和泡好的糯米混合,并拌上 花椒、八角、黑桃仁、茴香、猪肉等, 用箬叶包成长方形 ,蒸食 煮食皆可。听着有点黑暗,但还是很想尝尝是怎么回事。
3、 苏州的灰汤粽 :将蚕豆壳烧灰, 包成一个灰包,和包好的粽子一锅煮,这样煮出来的粽子筒体金黄,像是果冻,还能拉出像麦芽糖一样的细丝,据说吃起来软糯粘牙,可惜的是现在市面上都不常见了,唯有少数老苏州人家才有的味道。
看完了这篇文章,儿子直流口水,还叫嚣着要尝尝暗黑的灰汤粽子。作为资深老吃货,我对儿子的潜力有着很大的期许。估计今年是没口福尝尝灰汤粽了,于是决定先去超市买瓶王致和的臭豆腐和老干妈辣酱,然后晚餐来一顿面包片抹臭豆腐加老干妈压压惊。对,在配上一杯雄黄酒,就绝了。
是啊!什么也阻挡不了吃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