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安全体系框架
1、建设原则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持国家安全战略,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充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体系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法行为。
以数据为中心:将数据作为核心资产,围绕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保护。
风险导向:识别数据面临的风险,针对性地进行防护,降低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
动态调整:随着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数据安全体系应能动态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
2、建设目标
基于GRC风险合规管理理论,聚焦于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实践,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针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落实,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我们应建立从管理制度、管理组织、人员管理、建设管理、运维管理、应急保障管理等全方位的制度体系,确保各环节有机衔接。同时,明确责任划分和监督问责机制,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提升数据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以数据为核心,以数据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为基础,围绕数据业务场景,以身份认证、动态授权、脱敏、加密为手段,构建全生命周期纵深防御体系。通过技术能力建设,加强数据安全风险防控,确保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监测、数据安全处置等全覆盖。
(3)持续深化数据安全运营能力
坚定践行“人工智能,持续监控”的数据安全运营体系构建之路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的高效运行。针对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管理边界、职责及责任落实等方面,我们将逐一细化,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通过控制运营过程中的不合规风险点保障安全合规。
3、总体架构
围绕“打造全方位数据安全体系,构筑坚固安全屏障”的总体目标,坚持“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理念,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密码法》等国家法律为依据,基于“统筹规划、统一策略、分级建设”的原则,从管理、技术、运营三个方面,构建一体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将数据安全能力贯穿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数据安全可管可控可溯可视。数据安全体系由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数据安全技术能力体系、数据运营体系三部分组成。

(1)管理层面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数据安全管理策略:明确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范围和责任。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
建立数据安全应急预案:针对可能的数据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2)技术层面提升数据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建立数据安全技术防护体系:采用身份认证、动态授权、脱敏、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构建全生命周期纵深防御体系:从数据的产生、存储、传输、使用、共享、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进行保护,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
建立数据安全监测体系:通过监控和分析数据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加强数据安全风险防控:通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数据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3)运营层面持续深化数据安全运营能力
建立数据安全运营体系:针对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管理边界、职责及责任落实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持续深化数据安全运营能力:通过持续监控、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手段,确保数据安全体系的高效运行。
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控制运营过程中的不合规风险点:通过定期进行合规检查和审计,确保运营过程中的合规性,保障数据安全。
二、数据安全实施路径
基于数据安全体系总体框架和项目实战经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可以用五步走的实施路径。即数据安全规划、数据分类分级、数据风险识别、数据安全建设及数据安全运营。

在第一步的数据安全规划阶段,我们需要明确数据安全建设的目标、方针和策略,充分了解组织内部的数据资产,以及数据流动和交互的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数据安全规划方案。
在第二步的数据分类分级阶段,我们需要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类,将数据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保护。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数据的来源、用途、重要性以及泄露风险,从而进行合理的数据分类分级。
在第三步的数据风险识别阶段,我们需要对各类数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这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类别和级别,对数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第四步的数据安全建设阶段,我们需要根据前述规划、分类分级和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全面的数据安全建设。这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数据安全措施,以及数据备份、恢复、迁移等数据保障措施。
在第五步的数据安全运营阶段,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运营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建设的持续有效运行。这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类别和级别,制定相应的数据安全运营策略和流程,并定期进行数据安全评估和审计。
通过以上五步走的实施路径,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体系,确保组织内部的数据资产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护,极大程度上减少数据泄露、破坏等安全事件的发生,为企业和组织带来更安全、更可靠的数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