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系统四要素:
1.集中兵力,战略置顶:
盘点从量:
每天时间花在哪里(时间记录);
主要为工作、亲子陪伴、写作、看书、家务。
哪些事情产量高/低;
一、关于工作方面的稿件产量、效率低,原因:1、内心中对工作稿件的排斥;2、自我设定“写工作稿件为短板”的标签,易贴不易撕;3、肚中墨水不足,缺乏立刻练习的自主性;4、欠缺成长性思维,总想做能力范围中的事儿,人生字典里应该加入“迎难而上”。
二、日记为高产,重在坚持,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制下就会成为奇迹!但也会有“暴饮暴食”和“饥不果腹”的现象,每日输出不定量,这也许就是在精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没有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加入“更上一层楼”的作料,导致成长的曲线总是在平滑期浮动,没有跃迁。
哪些事情压根不该做(删除);
看无聊的、与自己无关的、浪费时间的娱乐新闻和无营养的傻白甜剧。
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
想了半天,好像没这样的事儿。
哪些事情一定要做(啥时候做,现在做还是安排别人做);
1、看书,这一开关可以说是一个行动扳机,引发后续一系列动作:持续输出、反思过往、展开新认知下的行动。形成行动系统下的一个小闭环。
2、运动,从一个运动绝缘体到运动小达人,收获的不仅仅是减重,还找到了对自身管理的有一个小密道。每天早晨听着书,燃烧着卡路里,挥洒着汗。我跑的不是步,是永远青春的心。
3、持续亲子教育输出,看似自己在育儿方面有所建树,但每一次翻开一本新的书籍,又会拍着大腿说“这才哪儿到哪儿”。确实,在育儿的路上,始终有“知道所有道理,依然有层出不群的问题”现象。四个字—学无止境啊。
4、学习做饭。痛处啊!短板啊!硬伤啊!一提到做饭浑身的细胞在抗拒啊!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可以不做饭,但一定会做饭!要重点学习两个拿手好菜,以备不时之需!
寻找增量:
找到自己高能时间,哪个时间状态最好(早晨/晚上);
早上5点带上午11点。高能要事走起!
什么事情我可以交给别人做,而且我愿意付出代价;
工作上的事儿!(这是不是说明我对工作缺少兴趣了?)
如果每天可以多出2小时,我愿意多付出多少钱;
打折吗?50块钱买两个小时,再送30分钟呗。
如果保证做到,我需要额外做什么事情;
需要专注吃番茄的定力和对自己的信心。
如果没有做到,我愿意做什么措施;
抓大放小:
如果我每天什么都不做,我一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写作。
如何确保做的事情质量稳定;
这是我的短板,一直以来我仿佛都是那种作业写完就OK的人,质量在我的字典里,一直都等同于“完成”。确保质量稳定,就一定要将提升事情的质量,就像食品质量的等级划分,要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来把关。
什么事情我愿意加倍投入,不计较短期投入;
看书、运动
什么事情即使短期见效快反馈好,也不能做?;
整容!
什么事情即使内心再想做,也不能做
整容!
2.平稳状态,随时入定:
高点回调:
今天情绪这么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按照既定计划(清单)做事情;
2、高能时间完成高能要事;
3、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一件高难度事情;
4、用平和的情绪面对茶米油盐;
这其中哪些原因是运气好,哪些事情做得好?
运气好:有时候写稿子,真的是半天憋不出几个字,但有时候会有灵光乍现、才思如涌的现象。
做的好:做好的因素一定有:刻意练习、不断的积累、持续发力!比如每日的亲子日记输出。
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我可以把什么事情做得更好?
开心、愉悦
这个情绪持续下去,我有可能会犯什么错误?
自我感觉良好,找不到盲点
如果下次我还想感受这样的情绪状态,我还可以做什么?
完成高能要事、扩大认知池、帮助需要的人
低点加仓:
今天情绪这么差,导火索有哪些?
1、没能控制好情绪,引发一连串“事故”;
2、荒废黄金时间(玩手机、追剧);
3、避开高能要事,做一些无关紧要的能力之内的事情;
4、话太多,学不会“适可而止”?就你长着一张嘴!
这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外界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
早期有没有因为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导致今天的局面
有,以前的自己是固定性思维模式,导致总在能力范围内转圈。
有没有认知盲点,造成这样的局面
有,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有自己看不见的一面。
现在我要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好一些?
做“更上一层楼”的事儿,现阶段对自己的不满在于未能突破能力范围挑战。
下一步:自主性输出、输入
随时开工:
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现在还差多少?
1、固定每日清单的必做项目;
2、红红的番茄,吃起来,先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固定十个高质量番茄;
3、写稿件的速度要从乌龟变身“小白兔”;
4、持续输出、输入。
在这个当下,我能马上做点什么
拿起书
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什么事情最让我受不了,还要再来一次吗?
情绪不受控制,别人一点风,我就着起火 。
我最不能忍受自己变成什么样,我愿意付出多少代价,逃离这样的自己/痛苦?
我最不能忍受自己变成一个抱怨、受别人话语影响、情绪不自控的人。
逃离这样的自己,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把潜意识变为自己的意识。
我最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实现情绪状态,我会变成什么样?
我最希望自己变成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有良好的人际圈,对待周围海纳百川。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需要的人。在工作中有大局观,严谨、不失活泼。在生活中是个好女儿、好母亲、好老婆。有100斤的体重,有无穷尽的脑量。
3.边做边记,回头复盘:
1)待办事情:
一天做些什么,完成打钩
运动、看书、写作、工作要事
今天我打算做什么事情?
工作稿件(可以发表的要求写)
哪些是新工作?哪些是延续性工作?哪些是突发性工作?
修改稿件发表、撰写信用工程稿件是延续性工作
关于舆情方面的演练和工会部门的事项是新工作
我今天已经完成了哪些工作?
电子银行稿件投稿
那些工作没完成,原因是啥?
1、撰写信用工程稿件,缺少素材
2、关于车保险,没有给对方公司信息
哪些工作推进顺利,影响因素在哪里?
稿件修改顺利,原因在于提前完成大框架,在填写数据的时候与相关部门沟通顺畅。
2)认知收获:
事情做完了,有无启发和灵感
今天我在哪个领域有所精进?
在写工作稿件方面,尝试突破自己原有的坯子。做饭如果在一个味道上面固化,那么无论是做的人呢,还是吃的人呢,都将是一个考验。想要宾朋满座,那么无论是是菜系、还是做饭,都不可拒宇一成不变。我的目标是即会粗茶淡饭,也拿满汉全席。
我知道哪些以前不知道的?
尝试了一个新的写作方式,嘿嘿,不会的事情就先从模仿开始。
我明确了哪些以前模糊的?
正在进行时的工作,以前只觉得是别人的事儿,所以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下也无所谓去学习。但接触了以后,对此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修正了哪些错误认识?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起先都有抗拒心思,这也许已经成为一个应激反应。但什么都别想,做你害怕的事情,原理不过如此。一切不过是自我的认知盲点和心魔造成的迷障而已。
我计划我未来在哪些领域/方向深入?
自己不擅长的写作领域,从模仿开始,换汤不换药的好处是,不出错。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自己的风格。先用别人的黑盒,在来做自己的白盒。
3)决策思路:你的想法和做法
这件事情我是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做的?
黑盒起步,白盒结尾
在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实有空话,没有实践经验
如果换成其他思路,会有什么得失?
如果有时间经验,在写做法的时候,应该会更有亮点。
还有什么新思路当初没有想到,盲点在哪里?
盲点在于自己没有亲身体验,任何角色的胜任必定有“真实经历”
这些新思路,能借鉴推广到其他地方?
可以,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4.留足余量,防范突发:
1、底线思维
我每天一定要完成的事情?
运动、看书输出、亲子特殊时光、工作高能要事、和同事们谈笑风生
做这些事情,大概要花多少时间
7个小时
最差的情况下,我能在什么场景我能完成什么事情?
在我一个人对付两小只的吃喝拉撒时,可以风淡云轻的处理各种“鸡飞狗跳”。
我愿意用什么代价,完成底线
牺牲睡觉时间
如果底线打破,我能用什么措施补救
两天之内必须把动作衔接上,即便衔接的不好,也要保持这个身份的存在。
2、提前完成
我今天完成状态如何?
我就是那乘风破浪的姐姐啊!
还剩多少时间
半个小时
我打算多做什么事情?
和同事们聊个五毛钱,高I型的人一定要嗨起来!
多做的事情能给我多少提前量?
我最终兑现了多少?
3、容灾重启
我是怎么把这个事情搞崩溃?
我现在情绪状态是怎样?
我的本能反应是啥?
我可以马上做什么改变状况?
我还有多少储备能临时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