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坚持了不到一周时间。
每天抽出不到半小时,在这里写下几百字。
工作日时常是在去地铁上完成。从自己的文字中,明显的感觉到,上班高峰焦虑,以及下班末班车的那种疲惫感。
很多情绪波动也终于有迹可循。本是一时兴起,渐渐竟认真起来。
等车的时间,幸运地遇到座位的时间,或者只是有了一角可以倚着,不那么挤,双手可以打字的时候。都可以敲上几个字。
《番茄工作法》的作者诺特伯格在第一章中写到,自己怎么就开始使用这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效率。“每天早晨的情景都完全一样:我去车站等车,车来了,我上车,坐在习惯的座位上。到市中心的车程大约需要25分钟,我总是利用这段时间读些和工作有关的实用书籍。”
也许是因为他没有智能手机,所以这段时间对于他来说是完全专注的,在这25分钟里,“想要和在家看书时那样,喝喝咖啡、看看电视、上上网,或者处理一两件突然想起的重要事情,都是不可能的。”
这样看起来,我倒有点羡慕没能用上新款iPhone的作者。每天有一点时间是目标单一、结果单一、专注而高效的。
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时间就在那里,很公平的每人每天24小时。我想我抱怨的没时间,会不会是,我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时间?
不,时间是无法被人控制和管理的,我只能管住自己,我害怕和焦虑的是,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
上学时期,越是接近考试、交论文的日子,我读的书反而是最多的,许多大部头都是在挤出的碎片时间中完成。
工作了,越是项目要上线之前,越是多读文章多看书还会特别想买各种课程,提升自己的需求倍增。
于是非要把自己搞得多线并行,忙得不行,竟然还会抽出时间来追剧、画画、打游戏…
这一切所谓的拖延,我想不过是因为在失控之时想找回那种“我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的安全感。
其实,掌控感除了来源于对自己日程的把控。还可以来源于对自身效率的掌控啊。今天比昨天的效率高,用更少的时间完成了更多的工作内容,或者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升,在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些创新。
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拧螺丝,非常枯燥,有些人还是可以比别人拧得多,这就是业务冠军。
如果只是在很紧张的时间表中加入自己完不成的任务,这种自我挑战与自我掌控,未免有点太初级和低端,只是徒增焦虑感,让每一个任务的效率和质量都打折扣,最终只有收获挫败感。
挫败感多了起来,就会陷入对自己能力的深深的怀疑。简直就要开始抑郁,开始觉得自己的人设立不住,人间要不值得了吧。
1月时有过一段每天晚上2点以后才睡的时光,看似非常励志,实则是,晚睡来源于拖延,来源于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之前,我在追剧、发呆、打游戏。
我有一个自我状态的自查标准,那就是“洗头率”。因为头发厚难吹干,每天洗头真的需要很饱满的精神。1月我可能3天甚至5天才洗一次头,可见自我的状态有多差。
其实,也许每天只要有25分钟,甚至更短时间,进入专注高效的状态,就能体会到最小限度的掌控感。
就像是《番茄工作法》的作者坐公交车的那25分钟。什么都不重要,只有手上的书、耳机里的音乐、拿起手机打出的字…
从最小的掌控感开始,慢慢增加,一点点地修复自己。片刻逃离那个,失控的自己。
看吧,我还是可以做一个自律的好人的,哪怕每天只做25分钟。
我想,在地铁上写作文,就是我的片刻逃离了。
文章配图是柯安安拖延症手绘《别浪,费时间》
ps.今日份小确信
海桐果实胸针到了。比想象中精致,有一种质朴手工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