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2

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 FFA):专门用来进行面孔识别的。

比如,自闭症患者,他们的识别面孔能力很差,原因就是在观看面孔时,他们的“梭状回面孔区”不激活。

南加州大学的这个心理学实验,就是通过“脑功能成像图”发现,当看到”负性情绪面孔“时,男性的“梭状回面孔区”的活跃程度会降低,而女性的则会升高。

也就是说,当男性看到一张”生气的脸“的时候,他的大脑当中,处理面孔识别的区域,就会开始停止工作。这种生理反应的结果,就是他对于这张脸接下来的所有情绪反应,会变得越来越迟钝。而当女性看到一张”生气的脸“的时候,她的大脑当中,处理面孔识别的区域,就会开始拼命工作。这种生理反应的结果,就是她对于这张脸接下来的所有情绪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吧,当”不爽已经写在了脸上“的时候,因为”梭状回面孔区“的生理反应不同,男性会表现得越来越木讷,而女性则会表现得越来越焦虑!

作为女性,你可能会说:”我生气的时候,男性木讷一点,没关系呀。你好歹问问我是怎么了,关心一下我呀。怎么’张嘴问问’也这么难吗?”

作为男性,你可能会说:“我生气的时候,女性焦虑一点,没关系呀。你好歹给我点空间,让我喘口气呀。怎么’把嘴闭上’也这么难吗?”

在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让我来介绍另外一个大脑的脑区。

“杏仁核“(amygdala):用来对自身产生的负性情绪,进行行为上的响应(特别是生气、害怕等情绪)。

比如,英国一名男子本身极度害怕蜘蛛,看见蜘蛛后就会躲避。但当他接受开颅手术,切除脑中受损的“杏仁核”之后,竟然针对这个曾经引起他恐惧情绪的蜘蛛,不再躲避。也就是说,“杏仁核”不工作后,该名男子对于恐惧情绪的行为反应模式,产生了彻底的改变。

“脑功能成像图”显示,当看到“负性情绪面孔”时,男性除了“梭状回面孔区”的活跃程度会降低,他的“梭状回面孔区”和“杏仁核”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以及更多的用来理解、体会、响应他人情绪状态的脑区之间(如脑岛insula,颞极temporal pole,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都会降低各自之间的功能交互。而女性则完全相反,在看到“负性情绪面孔时”,这些脑区间的信息交互,会显著增强。

也就是说,当男性看到一张”生气的脸“的时候,他的大脑当中,对情绪的识别和响应能力,会变得越来越缓慢。这种生理反应的结果,就是他的共情、理解、和沟通能力,都会相应下降。而当女性看到一张”生气的脸“的时候,她大脑当中对应的脑区和相应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和激进。

所以,这个结论就解释了,在明摆着“我已经很不高兴了”的情况下,因为大脑中情绪识别和行为响应的脑区之间,信息交互的能力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变化,男性的沟通需求会越来越弱,而女性的沟通需求会越来越强。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结论都太复杂了,那么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

在面对“负性情绪面孔”时,因为大脑自动产生的生理变化,男性倾向于回避社会交往,而女性倾向于需寻求社会支持。所以在你生气时,如果他越来越沉默,或者她越来越多话,记住,这不代表“他不够爱你”或者“她不够懂你”,这只是TA看出你生气之后的正常生理反应。虽然TA的行为反应,可能不够让你满意。但是起码,TA能够敏感地觉察到了你的生气。这个,会不会让你觉得好受一些了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扩张论 012:意识扩张的形式和方向 作者:子佛 人是现有所...
    龚玉婷阅读 3,247评论 0 0
  • 脸盲症又称面孔遗忘症,它是一种认知障碍疾病,这是由于患者大脑部位功能受损,无法辨识熟悉的脸孔。 脸盲症表现为两种:...
    silvincent阅读 2,454评论 0 1
  • 原文地址:flex布局语法篇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实现元素居中的博文,我们发现每种布局要求都可以运用flex布局实现。...
    薛普定朗谔克阅读 5,382评论 0 8
  • 在断断续续中进行第三次临摹,很多字形还是掌握了,但当自己创作时,还是显得过正,是应该力求形似,还是写出自己的风格?...
    秋鸿春梦阅读 3,411评论 0 11
  • 真的是很多天没有更过了。几天前奶奶去世了,去了上帝那里,接受了审判,现在在天堂里了。奶奶走得很安详,面容还是...
    半醒一匆匆阅读 1,0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