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肯给你看他的书单的读书人,是把心也晒给你看了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对于有一定的“阅历”的人,敢于把书单晒出来,就是把自己的心也晒给别人看了。

你的书单暴露了你的现状和品位,尤其是工具书,比如:

一个人如果成天看投资理财的书,他的思维一定也都萦绕在钱这个字上,他很可能急需改善财务状况多挣钱,基本上他很可能还不是财务自由。

如果他读大量的自助书,比如心灵成长、孤独虽败犹荣、素黑云云等。他一定是个年轻人,并且还没找到很明确的人生方向,他需要鸡汤来熬过这段困苦的岁月。

如果他读文史哲,那么他可能已经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了,他开始关注真相,开始思考人类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

如果他读小众且质量非常高的读本,那么很有可能他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了,混迹在一个理性文艺的圈子里,懂得鉴别和取舍。

      我们去找工作面试时,有时候也会被面试官问到最近在读什么书。那些有经验的hr也许会从答案中偷窥到你的内心和见识,假如你没有刻意对书单做伪装的话。而那些最喜欢的书的问题就更能暴露一个人的喜好和品味。

       后来我想通了,其实没有谁比谁高尚的问题,只是一个读者的不同阶段。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见过些市面,受过些挫折,很多技能已实践过(成功或失败),很多思考已沉淀,知天命,转而关注些更永恒更思辨的问题而已。文字语言发明的时间之长,文明思想变革之久,作为今天的读者,是幸运的,是可以修炼的,是可以有目标的。没有比有目标更幸运的事了,大部分人都会遇到寻找所谓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的命题。

           关于阅读还有一些题外的畅想。

       前几天有个TED演讲,叫《阅读全世界》,爱好阅读的女孩Ann Morgan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尝试去阅读来自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一本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她利用社交平台发出了求助信息,受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书籍的英文译本(她只会英文,有的人还专门为她翻译...),从而她得以了解世界之大,得以感受文明和观念的碰撞。

       希望将来可以像《必然》里说的那样,阅读不是局限于书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类似维基百科的超链接技术、社交媒体、亚马逊式线下体验书店,每个字符都成为了一个入口,阅读转变成一种更全方位的知识获得体验。不是说bit很可能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暗物质么,“一字一世界”,阅读会变成一种穿梭在平行宇宙的体验吧。

    希望我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网友问: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是怎么样的?你后来是如何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的? 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我相信我们彼此...
    生椒牛肉阅读 9,091评论 29 94
  • 一、视觉 更改Logcat的颜色路径:File->Settings(Ctrl+Alt+S)->Editor->Co...
    Xiangdong_She阅读 3,602评论 0 1
  • 故乡的风柔软、温顺 总是喜欢兀自玩猫腻 当你走近它时 它会倏地跳上你的眉俏、鬓角 轻轻抚摸你,与你亲密有如情人 抽...
    舟夫阅读 3,290评论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