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彭凯平教授说:“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这本书的使命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永远带着乐趣和好奇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1. 什么是疏离呢? 就是你看到一个人感觉他状态不对,心不在焉,虽然很努力,但是很痛苦。
疏离是你没有沉浸在当下生活的一种感受。与疏离相对应的是沉浸。 如果一个人做事是自主的、真实的,这种状态就是沉浸; 如果一个人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他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种状态就是疏离
2. 过去我们总在想:如何才能激励他人? 现在我们应该研究:怎样创造条件让他人自己激励自己?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外在的物质、名誉、社会地位去激励别人做什么事,而是想怎样创造一个条件,让他能够理解这件事对他的意义,让他自主的从疏离中负起责任来。
3. 哪些因素会带来疏离:
指责、要挟、责备、金钱诱惑、地位、职称……
4. 怎样能增强内在动机?让参与者自己进行选择
5. 区分奖赏和控制:
奖赏:给他这个礼物是为了表达你的开心、喜悦
控制:用这个东西作为要挟、条件和交换
6. 很多人外部控制的风险:
一旦开始不能轻易回头
人们可能会走捷径
带来更多的关于公平性的问题(花大量力气讨论公平不公平)
7. 让外部激励变得有效的方法:
(1)让被激励者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2)激发对方的胜任感,要让对方知道自己能干这件事。
胜任感是人类非常底层的一个需求。
人最本质的追求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胜任+自主=幸福;
(3)还要有非控制性的赞美(二级反馈):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
(4)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让对方自己去总结,以及之后怎么做?
8. 很多人像自动机器一样,往往来自于教育过度。(孔夫子说:过犹不及)
9. 人要真正达到完整自由,你需要的是胜任、自主和联结。
10. 社会价值观的内化:就是走入成人社会以后,接受了很多社会价值观。
两种方式:
内摄:就是把价值观全盘吞下了,在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可与接纳,更多的是不得不这样做。
自我卷入:比如因为权利、金钱、职位等,迷失了自己,将自我与其等同。
一旦你是内摄的价值观,你就很容易出现自我卷入的状况。
11. 一个成年人,要能够学会自主地承担很多重要但无趣的事。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有趣你才去做,而是因为它重要。这是你自己主动愿意去承担的一份责任。这是代表一个人真正成长、成熟的过程。
12. 人际联结的重要性:支持自主不等于纵容。设定界限不等于苛责。
13. 如何促进自主?
(1)提供选择
(2)要学会帮助对方设定支持自主的界限,让对方意识到选择代表着责任。
(3)支持自主的行为,帮他确立目标,经常性地跟他做绩效的回顾,并且给予奖励和认可。
(4)事先识别障碍:提前想到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提前做铺垫,然后把它解决掉。 (5)帮助对方去探索自我动机,是让他产生改变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14. 自责往往会使得这件事继续。
15. 做出改变是一项只能由个人为自己做出的决定。
16. 我们自己怎么自主? 控制情绪, 调节灵活性:完全内摄,会带来死板而非灵活。
17. 所谓的控制情绪,是一个重新评估的过程
18. 过度的敏感会带来过度的恐惧。
19. 自主性来自于控制情绪,控制情绪来自于不要过度的卷入。
20. 改变的起点在于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后,才能够产生自主的情绪,才能够有自我的选择,才能够把事情一步一步地做好。
21. 不要总批评自己,越批评自己越改不了,因为你的自尊水平在不断的下降。
22.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在追去个人目标的自由,如财富自由、买房自由。
23. 自由意味着真正的自主。它意味着以一种不受内摄、僵化的内部体系、使人麻痹的自我批评,以及否认限制的力量的约束而行事。自由意味着有自主的意愿,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掌控。
24. 如果某个人进入某一情境并立即开始指挥周围的人,那他就是不自主的;如果他是自主的,他会首先接纳环境,然后立即尝试改变它。大家互相保持尊重,一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用控制的方法。
25. 极大的控制欲代表着极强的不安全感。自主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
26. 人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能从本质上限制人的自由,存在主义的立场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重大挑战。它告诉我们,我们确实要对自己负责,它要求我们接受这一责任,而不是屈服于混乱和控制的力量。
接下来要做:
1.减少疏离,多些沉浸
2.思考如何创造条件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3.多用奖赏,少用控制
4.懂得接纳自己,产生自主情绪,有自我选择
5.避免内摄与自我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