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夏,养心的时候到了!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
我国自古以立夏作为夏季开端,明日便是立夏。立夏一来,意味着养心的时候到了。
《黄帝内经》有云:“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天。”
立夏后心阳旺盛,心脏功能越来越强强,但当气温升高后,人也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因为气温过高会使得心火过旺,容易出现大的情绪波动,降低机体免疫,影响起居饮食,发生各种疾病。
故夏天不光适合养心,更需要养心。此时养好心,有助于帮助思想平静,神清气和。
且“春夏养阳”,养阳也重在“养心”,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养?
二、夏天不养心,秋冬留隐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段话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它告诉了我们夏天应该怎么做才能养好心,大意如下。
夏天的3个月,人所处的环境茂盛秀丽,天地和谐,万物纷纷开花结果。
衣食住行方面,晚上应该照常睡觉,不要折腾熬夜,白天早点起来,因为睡眠充足,早起精神反而更好。
然后就是要多晒太阳,让身体热一热,出出汗,同时哺育存储阳气。心里面有不良情绪要及时发泄,不要憋着。做好这些,对于接下来的秋冬季节,未来的生长生活均大有益处。
但事与愿违,现在的人大多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也很少愿晒太阳,走到哪里皆有空调冷气,这就完全违背了夏天的养长之道。
带来的结果就是,夏天可能会埋下疾病的种子,到了秋天,比如打摆子,长疟疾,身体忽冷忽热等等。也可能留下抑郁狂躁等精神心理方面的隐患,到了冬天人会面临更多地危险。
所以夏天养好心,实在非常的重要。
三、养心5大措施!
1、重视午休
夏天更需要午休。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阳盛阴虚,睡眠方面应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此时睡好“子午觉”能够缓解工作学习压力,积蓄能量,舒缓心火。同时让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午休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接下来的工作学习状态。当然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延长到1~1.5小时,完成一整个睡眠周期。
2、饮食清淡
立夏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旺。更容易让人觉得烦躁上火,降低食欲。
饮食方面适合偏向清淡,可多吃豆制品、蔬菜、鸡肉、瘦肉等,补充营养而又强心。相反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3、适合“静养”
立夏后人总是心神不宁,这因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此时适合“静养”。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情绪上“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不可有过激之处,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笑口常开。
4、不要贪凉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立夏当然也是养阳气的好时光,日常生活中注意顺应阴阳,给与阳气茁壮成长的环境。
首要的就是不贪凉,因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长时间吹风扇空调,反而使寒凉入身体,人感到头昏脑涨、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受凉感冒,损伤体内阳气。
5、合理运动
立夏后天气会越来越热,但如果因为怕热长时间宅在空调房里,容易气滞血瘀。此时可适当的运动出汗,降低体温,还能促进排毒。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运动都非常适合。
四、心脏怕热,别让它中暑了!
心脏怕热,夏天炎热对心脏的威胁比较大。心血管对气温变化也很敏感,心经受热,可能出现心慌、憋闷、烦躁、失眠、神昏、血压升高等危险症状。
这时候可以通过艾灸或者按揉一些穴位,达到给心脏减压,养心护心的目的。怎么做呢?找心经上的这5大养心穴位:
1、极泉:强心保养
位于腋窝顶点,有动脉搏动的地方,是强心保养穴,老人必揉之。擅长调理上肢麻木,半身不遂、心痛、胸闷、两肋胀痛、心中烦躁等。
2、少海:除烦降火
心在五行属火,夏日心火重,灭火必用水,正好可以找少海穴。此穴擅长调理肘关节屈伸不利、心痛、手臂麻木、手颤、心火、心烦、失眠等。
3、灵道:疏通心经
位于小指侧腕横纹向上一点五寸,意味心灵之通道,以清除心经淤滞之邪,使心经畅通无阻,则人神清气爽、头清目明。
4、神门:安神之门
有句话叫“病出十二原”,调脏腑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找它的原穴,神门就是心经的原穴,是安神之门。
心痛心烦、健忘失眠、癫狂、烦躁不安时,神门一开则热清神安,心中宁和,是夏天不可忽视的穴位。
5、少府:发散心火
把手握成拳头,小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就是少府穴,这个穴位可发散心火,调理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等症状。
此外,长夏属于土,对应脾脏,因此第二要注意调养的是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