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目的
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是为了乐于互助,当我们在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表明这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形成良好的互动。
作者提到: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要素
前面介绍了非暴力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别人,同时也可以自助。当我们的朋友遇到糟心事了,我们可以通过对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仔细聆听他的请求,然后帮助他。
观察
观察,只描述你看到的客观事实,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例如,他今天上班迟到了(事实),而不是说“他是迟到专业户”(评论)。
作者认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如果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感受
区分感受和想法。作者认为: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感受:作为一名歌手,我有些沮丧。如果认为自己唱歌不好听,我可能会烦闷,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陈述就是感受。
想法:如果我说我唱歌唱得不好听。这句话,就是评价自己唱歌不行,而没有表达感受。
文章提到,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准确地表达感受,从而使得沟通更加顺畅。另外,在表达感受的过程中,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需要
他人的言行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的起因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去面试一份工作,失落而归。第一:你有可能会自我否定,自己的能力不足,才没有面试上,责备自己。第二:你也许会觉得这家公司面试官没有眼光,指责他人。
第三,你觉得自己没有面试上,沮丧,可能是准备不充分,回去多多练习。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第四:面试官也有自己的责任,之所以拒绝了我,可能是为了寻找更加合适的工作伙伴。
请求
作者提到,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那么,该以怎样的方式提出请求才会得到别人积极的反馈呢?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一,提出具体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第二,明确谈话的目的。有时候,我们并不会直接提出请求,比如,冬天的室内,我有点冷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是希望你去把窗户关上。
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比如,我对象不给我过情人节,总是拿现金搪塞过去,我说,你怎么这么懒,怎么都不准备礼物。
此刻,我可能想说的是,过情人节,你应该准备好礼物。可能我对象就会理解为我在指责他,宣泄对他的不满。
第三,请求反馈。我们无法确认对方是否听明白,就需要得到对方的反馈。比如说,我和朋友约好了下周五去旅游。到了下周四,我会提前和朋友联系,提醒他别忘记了周五的出行时间。
我会等待他的反馈,等他回复,我知道了。或者是,我会准时出现的。这才会放松下来。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了解他人的反应。确认过对方明白后,我们常常会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一般而言,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b)对方正在想什么。(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第五,在集体讨论中提出请求。
作者认为,在集体讨论中,比较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如果不明白发言的目的,我们所有的讨论内容都是白费的,毫无意义。不了解发言人是否得到满意的答复,讨论就可能漫无目的地继续下去,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案例
去旅游景区游玩,排队买门票的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龙,这时,遇到前面有位阿姨插队,开始变得急躁起来:“你这人怎么这样,大家都好好排队呢,你却插队,你有没有素质了。”
将插队的阿姨定义为没素质的人,这就是评论,且属于文章中提到的“隐形的暴力”。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应该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比如,阿姨插队(我的观察),我觉得很气愤(我的感受),因为大家都赶时间,都想快点买票进去,不想一直站在外面等。(哪些需要导致这样的感受)。请你规规矩矩的排好队,这样大家都可以安静的等待。(我的请求)。
首先陈述看到的事实,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提出请求,而不是直接二话不说,开始定义别人没有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