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二的文学生,不久前,我第一次阅读了当代文学家余华的作品《活着》。《活着》是余华最畅销的小说,也是中国读者众口称誉的文学作品。在我高一的时候,通过同学的称赞,我第一次了解到《活着》这部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最近我才第一次完整的阅读了这部小说,第一次被书中的故事所震撼。
故事的主人公富n代徐福贵由于染上了赌博,输掉了所有的家产。不久后,由于意外,他的父亲去世,母亲也患上了重病。他的妻子家珍对他不离不弃,带着他的一双儿女凤霞和有庆与富贵相依为命。内战期间,福贵被国民党抓走充兵,两年后他才得以离开。回到家中,母亲早已病死,女儿凤霞也因一场重病变成了聋哑人。富贵的悲剧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不久后,县长的妻子难产大出血,黑心医生为了巴结县长,抽干了有庆的血,有庆去世。家珍也患上了软骨病,身体越来越糟糕。
就在这时,故事有了好转,家珍的身体逐渐硬朗起来,凤霞也许配给了城里的工人阶级二喜。凤霞和二喜十分恩爱,不久后,凤霞就怀上了孩子。就在这时,故事再次走向黑暗,凤霞难产而死,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苦根。此后不久,家珍也去世了。命运没有怜悯富贵,不久后二喜在工作时不幸离世。自此,他和苦根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故事到此迎来了最后一个悲剧,苦根发烧时,福贵为苦根煮了一盆豆。跟着富贵忍饥挨饿的苦根,由于吃了太多豆被撑死了。
《活着》以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为背景。时代的一小粒灰尘散落到个人头上。就是足以压垮人的一座大山。福贵很幸运的躲避了这些灰尘,让读者为富贵提了一把气的同时,又为富贵感到庆幸。但富贵却又受命运的捉弄,在读者以为富贵的生活要峰回路转,走向光明时。命运总是出乎意料的,给予富贵重重一击。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很多人认为这句谚语是对富贵一生的诠释,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富贵年轻时四处游荡,不务正业,老年时一事无成,无家无业。但他中年时却并没有想入非非,想发意外之财。
“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羊养大了又变成了牛。”光复祖业并不是富贵的目标,他的愿望只不过是所有人都好好活着,然后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他为此从衣食无忧的少爷变成了辛勤的农民,后半生从未踏出过苦难。
富贵最后拥有了一头牛,不过这头牛这头牛并不是富贵生活好转的标志,而是他老年生活的最后慰藉,是他存活于人世的最后亲人。
富贵老年的孤苦无依并不来源于他少年的游荡,中年的掘藏,而是完全来源于命运的安排,一次次与“活着”相背离的“死亡”带带走了他生活中仅存的温暖,仅存的希望。
活着,多么有力的呼喊,多么无力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