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泪点很低,初一和家人一起看了这部贺岁片。电影刚开演没几分钟,看到贾玲穿越回1981年然后化工厂啊,法国梧桐(悬铃木)大道啊,自行车啊,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啊,我就忍不住眼泪了,因为这太像我小时候的生长环境了!很多30岁左右的青年们,小时候父母是国营大厂里的工人或者还有当军人的。我小时候是在干校随爷爷奶奶长大的,我爸妈就在走路半小时左右的手表厂当工人。我的童年就在这两地度过。所以,看到贾玲让黑白的场景鲜活起来,仿佛我也回到了自己的旧日时光。
贾玲在影片中是一个从小就没怎么给妈妈长脸的女孩,甚至可以为了给她妈妈挣面子而做个假证书。可见她是多么想让她妈妈开心一次啊。这是女儿表达爱的方式。而妈妈对女儿的爱更是令人泪目,从始至终,妈妈这角色的光环就是对女儿无时无刻的关爱。尤其让人泪崩的就是结尾观众才知道原来妈妈也魂穿了并且早已洞穿一切但是还是配合女儿的心愿不说穿。替女儿解围。观众本来是沿着贾玲这条女儿的线走的,满满的都是女儿对母亲的爱。但是,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早已知晓一切的母亲对贾玲的爱才是托起这一个故事的主线。子女对母亲的爱,或许永远也不敌母爱吧。
另一个让人笑中带泪的是领证后贾玲看到了爸爸的那一瞬间的表情。什么是血浓于水?就是明明前面3/4的剧情都是女儿牺牲自己背叛爸爸也要让妈妈嫁给有权有势的人,上一秒还撕妈妈结婚证,下一秒一看到和自己眉眼相似、和妈妈恩爱有加的爸爸时,一瞬间的展颜和释怀。女儿接过喜糖,吃到嘴里露出的笑容让一家三口都笑了。随后的聊天,妈妈更是说出了一直以来对女儿的愿望——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另外还有最令人怀念的,应该是那个年代人们的单纯和善良吧。尤其是青年这一代,不管是有权有势的厂长儿子 还是社会人冷哥,都有憨直和可爱的一面。这是现在虽然智商高但是自私又利己的中青年人所缺少的,所以更显珍贵。虽然文学艺术有所加工,但相信凡是在大厂、大院儿里长大的孩子都知道,那时大多数邻居街坊是真的很热心也更有同理心的,毕竟大家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