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那闺女》的节目里高亚麟老师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这句话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共鸣,也让很多子女理解了父母为何会反复催婚。
初次听到这句话,这样的观点时,我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哦,好像很对。可是,因为我爸爸一直都觉得我可以自己在外面慢慢找,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对自己好的人就好了。所以,我没有太大的感触说:“从这方面想,我是可以开始认真思考结婚这件事了。”
我对于自己的婚姻一直都是随缘的态度,婚姻从来不是谁的必需品,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才会被提上日程,那样才是给人生添彩,多了幸福的味道。如果因为年龄就将就婚姻,那这段婚姻遇到的问题是无法预测的。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好的婚姻是滋养,坏的婚姻则像毒药》,坏的婚姻可能会使你变得不像自己,使你从一个温柔女孩变成一个超级怨妇。从一个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到一个四面楚歌的战局。那是我不愿看到的,哪怕它只是一定的出现概率,但是这个概率有点高,不愿冒险。
所以,还是静静等待着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一个很好的适合的人出现。遇到了就结婚,一直遇不到那便不结了。
今年25岁了,一个亲戚邻居口中的适婚年龄,也已经被他们催婚过N+1次了,但爸爸没说什么,这件事我自然也就只是听听,没怎么放在心上。直到上个月我奶奶去世了才发生了变化,那时候,我看到了接下来面对死神的将会是我的父母,我爸爸。站在父母的角度看,他们都会希望自己是无牵无挂的离开,看着自己的子女过着很好的生活才会放心。而父母眼中很好的生活,是透露着心疼的,他们会希望他们不在的时候,我们的身边是有人可以照顾好我们的。
在奶奶去世第一个月里,我感受到了爸爸的认真催婚。一个月内他提了2次,他说:“女儿啊,你今年也25岁了,可以好好地,认真地挑一个好的男朋友了。好好找。
以前他给我打电话时,总会问我是几个人在一起,会嘻嘻哈哈地问我旁边是不是个男生,会在想我会不会偷偷地谈着恋爱而没有告诉他,也是年龄作祟了。作为父亲,他想第一时间分享女儿的这种喜悦,虽然抱着期待,但不紧不慢,不催促。而现在,他是很认真地在提醒我,可以好好地为自己的未来物色一个好的伴侣了。
对我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前者不痛不痒,后者却引起了我的思虑,在爸爸这样的语重心长下,在听了高老师的这个论点后,我特别理解爸爸的这个心情,也会去想我是不是要站在爸爸的角度,去考虑我的婚姻问题了。但深思熟虑后,我还是选择了坚持自己原先的婚姻态度,婚姻是自己的,是要陪伴我一辈子的,是最不能草率的事情,爸爸虽然着急,但他最希望看到的,还是我婚姻幸福。
我找了一个时间很认真地跟爸爸讨论了这个话题,虽然他依旧是给我讲了很多的大道理,跟我举了这样或那样的例子企图向我证明婚姻是女人的必需品,不结婚将来会老无所依,会很辛苦,很孤单。但他最终还是退步了,我可以感受到这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他说:“你现在不想结婚没关系,那就等到30岁左右再说。
很感谢爸爸选择了理解我。
其实,在奶奶这件事之后,我甚至也会开始担心,万一有天爸爸不在了,我没有一个停靠的港湾,没有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我累了,我撑不住了,我该去哪里,谁给无条件地给我安慰与支持?这个世上可能只有你的父母,以及你未来的伴侣才会是这样的存在,当然前提是你的父母跟伴侣都是靠谱型的。父母自然是不用疑虑这点的,至于之后的伴侣,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说到港湾,可能很多人会抗议,我不需要什么港湾,我自己就是港湾,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这个我其实很赞同,每个女生都该有这样的心态与自信。但事无绝对,从小到大,你在父母面前哭过几次?你累了的时候,想起过父母几次?这其实是种精神食粮,你知道他们还在,你的心里有牵挂,这对你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一种失落时的安慰。但如果他们不在了,没有了这个精神食粮,你怎么办呢?
兄弟姐妹会有自己的圈子,朋友会有家庭,相伴的时间不够长,心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不然小时候的朋友为什么我们现在连联系的理由都没有了呢?因为我们彼此早已渐行渐远,可能是去了不同的学校上学,也可能是去了不同的城市,距离跟时间都把我们拉开了。但伴侣不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以后也可能会有孩子,这是这个世上最好的连接纽带,无法分割,紧紧相连。
所以,女孩儿们,被催婚了也不要着急,不要影响了自己对婚姻的态度及初心。也不要觉得自己足够强大,觉得婚姻显得多余或可有可无,婚姻在中华文化中存在了几千年必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女孩儿们,记得好好寻找,那个可以和你相互提携和成长,相互陪伴的伴侣。这个人可以迟一点,但是一定会来。
我相信,并且等待着他的出现。
未来,一个人并不一定会孤单,但两个人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