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推动力”破浪前行,绘就发展新画卷

近日,深入研读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如醍醐灌顶,令人深受启发。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浪潮中,中国以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信心,锚定发展目标,正以“更大的推动力”赋能当下、蓄势未来,这为我们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励着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奋勇拼搏。

稳中求进,夯实发展“压舱石”

“稳是大局,是基础;进是方向,是动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在经济发展中,稳预期、稳增长、稳市场、稳就业是关键所在。只有夯实这些“压舱石”,才能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为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以企业为例,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挑战。如果企业只追求快速发展,而忽视了稳定经营,就可能陷入困境。相反,那些注重稳健发展的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在稳定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往往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提升,在稳定市场份额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要学会在稳中求进。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都要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辽宁本钢向新而行、向绿转型,新建“智慧大脑”集控中心,助推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提升,还获得低碳排放产品碳足迹核算证书,这一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

在新时代,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把传统产业一概视为“低端产业”“落后产业”而一退了之。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

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要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要注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统筹当前长远,走稳发展“平衡木”

兼顾“当前和长远”,让步伐更加稳健,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既着眼当下,抓住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紧推进核心政策落地,精心做好封关准备工作;又立足长远,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学会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例如,在项目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避免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扩大内需,挖掘发展“潜力源”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14亿多中国人正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任何一个百分点的需求,都能撬动亿元级市场。

为了扩大内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8个方面、30条“干货”措施,回应民生关切,聚焦舆论热点。企业也要积极响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创新营销方式等方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合理消费。同时,要积极参与消费活动,为扩大内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向前发展的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以“更大的推动力”为指引,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在稳中求进中夯实基础,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激发活力,在统筹当前长远中走稳步伐,在扩大内需中挖掘潜力,共同绘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