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夜语

夜深了,人声渐歇,万籁如沉入水底。我独坐小院禅房,竹帘半卷,风从檐角斜穿而过,拂动檐铃轻响,一声,又一声,像是时间在低语。

竹窗是旧的,篾条泛黄,纹理里藏着经年的手泽。窗外不种花,不设栏,只依着山势引了一道细流,蜿蜒而去,隐入林间。水声不远不近,恰在耳畔边缘,似有还无,如梦中听见的旧曲,辨不清起于何处,又终于何方。你若凝神去听,它便清晰起来,如丝如缕,滑过石隙;你若分心,它又悄然退去,只余夜的静。

就在这似听非听之间,月亮升起来了。

它不声不响,像一滴墨落入清水,缓缓晕开。先是山脊上浮起一抹银灰,继而,光便从竹窗的缝隙间漏进来,在地砖上铺出几道斜影,如刀裁的银箔。我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清月悬于天心,澄澈如洗,不染纤尘。而就在那一瞬,心头忽起错觉——那不是月光,是溪水。

是的,是溪水。 

是月光太静,溪声太柔,竟让我恍惚以为,那流淌的不是光,而是水。 

仿佛整片月色都化作了液态,自天穹倾泻而下,顺着屋檐、竹梢、石阶,无声漫过庭院,漫过我的脚边,漫过心上。我几乎要伸出手去,接一捧这“溪流”,看它从指缝间滑落。

这错觉来得如此真切,竟让我怔坐良久。 

原来,当耳与目在夜中彼此交缠,当水声与月色在寂静里交融,心便成了最敏感的容器,盛得下山河,也盛得下幻象。

我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说“月出似溪中”。 

那不是误认,而是一种诗意的通感——是听觉化作了视觉,是声音被光染上了流动的形态。溪水是月光的回声,月光是溪水的倒影。它们本是一体,在这无扰的夜里,彼此映照,彼此成全。

我曾见过白日里的溪。水清见底,石上青苔随流轻摆,小鱼穿行如墨点游走。那时的水,是活泼的,是喧闹的,是带着阳光的碎金跳跃的。而此刻的“溪”,却是静的,是冷的,是带着霜意缓缓流淌的。它不映天光,只映心光。

坐得久了,衣衫微凉,露水已悄然爬上脚踝。一只夜鸟在远处轻啼一声,旋即归寂。竹影在墙上微微摇动,像谁在无声书写。我闭目,耳中仍回响着那潺湲的水声,而眼前,仍是那条由月光汇成的溪,静静流过千年。

这世间,有些美,只属于深夜的独醒者。 

它不张扬,不邀人共赏,只在你心静如水时,悄然浮现。 

它让你误认月光为溪水, 

也让你明白—— 

原来最深的流动,是无声的; 

最真的存在,往往生于错觉; 

而最远的水声, 

其实一直藏在你自己的耳畔与心底。

竹窗依旧,远水未歇。 

月出如初,溪流如梦。 

我仍坐在这里, 

听一段不属于人间的夜语, 

看一条只流向内心的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点绛唇 元日游园绿地 寒冷丝风,空容阳暖莺声语。林深柳树,瞧向池塘去。 又是别来,临水桥边路。梅正序,蕾...
    柏荣生阅读 8,060评论 25 167
  • 香雪海的飞花,是终年不散的雪。 细碎的、洁白的雪香花,从虬结古木的枝头簌簌而落,无声无息,织成一片朦胧的雾霭,将山...
    snow_fbce阅读 36评论 0 0
  • 晨雾漫过石阶时,我正站在半山腰的亭子里。木柱上积着薄薄的白霜,指尖触上去,凉意顺着指缝往骨缝里钻。山风穿过松针的缝...
    书香门弟阅读 536评论 0 5
  • 张文纲 前言:围绕“喜迎二十大”主题,用一百首诗词来描写:在党的领导下,祖国发生的变化、风貌,以及农业银行的成...
    封面作家阅读 4,997评论 0 2
  • 一 阿里巫峡,原创芜漫,海风梦将纤指。 一梦月满任春风,算今朝,当是春会。 四月调戏,见文如梦,莫向现实无有。 一...
    超现实主义阅读 1,49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