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
——查理·芒格 1994年在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讲话
本文虽然写于1994年,可是它对于你我来说真是恰逢其时。为什么这么说呢?此时,中国的大A股正在经历一场巨变!原来的大A股,一共有2000只股票,炒来炒去就是那么多,你方唱罢我登场,所以就有了板块轮动之说。2016年发行了500只新股,虽然管理层不说注册制了,但是注册制度已经是实际推行了,股票的供需矛盾已经解决,供给将会大于需求。中国的炒股逻辑随之改变:以往我们是“炒”股,如今将会是“选”股,以往我们是投机炒作,如今将会是价值投资。这篇演讲比较系统的讲述了巴菲特和芒格是如何进行价值投资的。读完此文,跟其他人相比,您占了一点点先机。希望您可以用这一点点先机赚到一点钱,当然,如果要达到这个目的,读一遍是显然是不够的。
另外,第三讲 1996年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演讲,题目是: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修正稿),因此我把第二讲、第三讲联合起来整理到一起了。
一、普世智慧
演讲主题是选股艺术——普世智慧艺术的一个小分支。
这次演讲展开的方式将会有点像心理学家所说的“祖母的规矩”——这个规矩来自于祖母的智慧,她说你们必须先吃完胡萝卜(普世智慧),然后才准吃甜点(如何选股)。
概念1:必须有思维模型,并且组成框架。头脑里必须形成一个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然后将你们的时机经验和间接经验玄关在这个强大的思维框架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个案中知识融汇贯通,加深对现实的认知。(斜体为笔者个人心得。否则你会曲解这个世界,而投资首要修正脑中的世界,认清真实世界)
必须依靠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学生试图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学校中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
概念2:思维模型是什么?可以理解为: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大学里的某某学院某某专业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笔者举个栗子吧,什么叫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问题由于其历史现实情况的不同,如果把西方成功经验直接拿来应用并不一定能成功,我们要学习的是西方的原理,要结合国情制定自己的办法,这样的政策才能推广下去,才能有好结果,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本意,放到这里就是用不同的思维模型解决不同的问题。西方民主式的思维模型能解决现在中国的问题么?看看今天的农村选举,我们便可知道答案。)
概念3:要掌握什么思维模型。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差不多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简单看看哪些模型和技巧构成了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基础知识,有了这样的基础知识之后,他们才能够精通某项专门的艺术,比如说选股票。
二、基础知识
首先:数学。
1.复利原理。
2.排列组合原理:要掌握排列组合原理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几乎每天都应用它。费马—帕斯卡的系统(排列组合原理)与世界运转的方式惊人地一致。它是基本的公理。所以你真的必须得拥有这种技巧。
事实已经证明,人们不能自然、自动地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们懂得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就能理解人们做不到这一点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大脑的神经系统是经过长期的基因和文化进化而来的。它并不是费马—帕斯卡的系统。它使用的是非常粗略而便捷的估算。在它里面有费马—帕斯卡系统的元素。但是,它不好用。(十一讲中避免怀疑倾向)你们必须掌握这种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就好比你们想成为高尔夫球员,你们不能使用长期的进化赋予你的挥杆方式。你们必须掌握一种不同的抓杆和挥杆方法,这样才能把你打高尔夫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
3.定量分析。在哈佛商学院,所有一年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定量分析方法——所谓“决策树理论”。他们所做的只是把高中代数拿过来,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那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巴菲特拥有许多优势,其中之一就是他能够自动地根据决策树理论和基本的排列组合原理来思考问题。
4.会计学是从事商业活动的语言。但你必须对会计有足够的理解,才能明白它的局限——因为会计虽然是(商业活动的)出发点,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估算。要明白它的局限不是很难。例如,每个人都知道,你们能够大概地估算出一架喷气式飞机或者其他东西的使用寿命。可是光用漂亮的数字来表达折旧率,并不意味着你对实际情况有真正的了解。
为了说明会计的局限,我常常举一个跟卡尔·布劳恩有关的例子。布劳恩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商人,他创建了C.F.布劳恩工程公司。该公司设计和建造炼油厂——那是很难的事情。而布劳恩能够准时造好炼油厂,让它们顺利而高效地投产。这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据说他曾经看了一眼炼油厂的标准会计报表,然后说:“这是狗屁。”于是他把所有会计都赶走了,召集手下的工程师,对他们说:“我们自己来为我们的商业流程设计一个会计系统吧。”后来炼油厂的会计工作吸取了卡尔·布劳恩的许多想法。布劳恩是一个非常坚毅、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经历体现了会计的重要性,以及懂得标准会计局限性的重要性。
他要求布劳恩公司所有的交流必须遵守“五何”原则——你必须说明何人因何故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如果你在布劳恩公司里面写一封信或指示某人去做某事,但没有告诉他原因,那么你可能会被解雇。实际上,你只要犯两次这种错误,就会被解雇。你们也许会问,这有那么重要吗?嗯,这也跟心理学的原理有关。如果你能够将一堆模式的知识组合起来,回答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够更好地思考;同样道理,如果你告诉人们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原因,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你说的话,就会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也会更倾向于听从你说的话。就算他们不理解你的理由,他们也会更倾向于听你的话。
5.工程学里面的后备系统、断裂点理论、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概念。所有这些理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很大的用场。所有这些成本—收益分析——见鬼了,又全是基本的高中代数知识——只不过是被一些吓唬人的术语打扮得漂亮一点而已。
其次,生物学/生理学。
这又涉及认知功能,它和感知功能不同。你们的认知功能同样容易受误导——实际上是比感知功能更加容易受误导。(认知功能对一件事、一个人等的看法,感知功能:耳鼻喉眼等的感觉)。同样的,你的大脑缺乏足够的神经线路等等——于是出现各式各样的自动短路问题。(第十一讲详细论述了)
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我称之为误判心理学——是极其重要的知识。它包括了大约20个小原则。而且它们还相互影响,所以有点复杂。但它的核心内容重要得让人难以置信。
帕斯卡说:“人类的头脑既是宇宙的光荣,也是宇宙的耻辱。”确实如此。人类的大脑拥有这种巨大的力量。然而它也经常出毛病,作出各种错误的判断。它还使人们极其容易受其他人操控。例如,阿道夫·希特勒的军队有大约一半是由虔诚的天主教徒组成的。若是受到足够高明的心理操控,人类会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一种双轨分析的习惯。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这些潜意识因素总的来讲有用但(在具体情况下)却又常常失灵?(理性分析与感性分析结合,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自己的心理和思考规律有充分了解,这需要很多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再次,微观经济学
一种不那么可靠的人类智慧——微观经济学。我发现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场经济——当做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
跟生态系统的情况一样,有狭窄专长的人能够在某些狭窄领域中做得特别好。动物在合适生长的地方能够繁衍,同样地,那些在商业世界中专注于某个领域——并且由于专注而变得非常优秀——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们无法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良好经济回报。
1.规模优势这个概念,规模优势在商业的成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让我们看看规模优势都有哪些——尽管这会是一个不完整的清单。有些优势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学得以说明。如果你打算建造一个油罐,很明显,随着油罐的增大,油罐表面所需的钢铁将会以平方的速率增加,而油罐的容量将会以立方的速率增加。也就是说,当你扩建油罐时,你能用更少的钢铁得到更多的容积。有许多事情是这样的,简单的几何学——简单的现实——能够给你一种规模优势。
还有电视广告中的规模优势,比如宝洁公司;信息优势,消费者对这款产品更了解,比如绿箭的口香糖和格罗兹的口香糖;心理学——社会认同优势。我们会潜意识地受到其他人的认同的影响。因此,如果大家都在买一样东西,我们会认为这样东西很好。我们不想成为那个落伍的家伙,比如:可口可乐。压倒性的优势,在美国,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之外,所有城市都只有一家日报,如果我的发行量占到绝大多数的份额,我就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广告。如果我拥有了大量的广告和发行量,还有谁想看那份更薄、信息量更少的报纸呢?所以会慢慢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
这些规模优势非常强大,所以当杰克·韦尔奇到通用电气时,他说:“让它见鬼去吧。我们必须在每个我们涉足的领域做到第一或者第二,否则我们就退出。我不会在乎要解雇多少人,卖掉哪些业务。如果做不到第一或者第二,我们宁可不做。
当然,规模太大也有劣势。例如,我们是美国广播公司(ABC)最大的股东。我们旗下有很多刊物都倒闭了——被竞争对手打败了。它们之所以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它们更加专业,效率比我们高得多。规模的弊端向来在于它会导致庞大、笨拙的官僚机构——最糟糕的、弊病最多的官僚机构当然是各种政府部门,它们的激励机制真的很差劲。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政府——因为我们确实需要。但要让这些大型的官僚机构办点事是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某些市场的竞争在投资者看来比较理性,能给股东带来很多收益,而有些市场的竞争却是破坏性的,摧毁了股东的财富。如果是像机票这样的纯粹商品,你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没人能赚钱。我们坐在这里也能想像得到航空公司给世界带来的好处——安全的旅游、更丰富的体验、和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等等。然而,自从雏鹰号首航(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载人飞行)以来,这些航空公司的股东净收益却是负数——非常可观的负数。航空业的竞争太过激烈,一旦政府管制放松,就会严重损害股东的财富。
然而,在其他领域,比如说麦片行业,几乎所有大公司都赚钱。如果你是一家中等规模的麦片制造商,你也许能够赚到15%的利润;如果你非常厉害,也许就能够赚到40%。在我看来,麦片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它们有很多促销活动,派发优惠券什么的,但为什么还能赚那么多钱呢?我无法完全理解。很明显,麦片行业里存在着品牌认同的因素,这是航空业所缺乏的。这肯定是(麦片行业如此赚钱的)主要原因。
2.在微观经济学里,你们会看到专利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概念。专利权非常有趣。在我年轻时,我觉得专利权很不划算,投入的钱比得到的钱多。法官倾向于否认专利权——因为很难判断哪些是真正的创新,哪些是仿制原来的产品。那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说清楚的事情。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法律没有变,但是管理部门变了——现在专利诉讼都由专利法庭来解决。而专利法庭非常支持专利权。所以我觉得现在那些拥有专利权的人开始能够赚大钱了。
3.技术模型。
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大多数人并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但像巴菲特这样的家伙就想通了。
例如:纺织品生意——非常糟糕的无特性商品行业,我们当时生产的是低端的纺织品,那真是无特性商品。逻辑是:更好的机器能极大提高生产力,但最终受益的是那些购买纺织品的人。厂家什么好处也得不到。与之相反,如果你拥有某城市的唯一报纸,有人发明了更为有效的排班技术,买进花哨电脑之类,那么你的钱不会白花,节约下来的成本还是会回到你手上。(问题关键在于技术应用的行业)
4.竞争性毁灭。假设你拥有一家好的马鞭厂,突然之间,社会上出现了不用马的汽车,过不了几年,你的生意就会完蛋,这种事情总是反复发生。
5.冲浪模型。当新的行业出现时,先行者会获得巨大优势——当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听停留在那里,它能够冲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微软、英特尔、国民收款机)。但如果他没冲上去,就会被海浪吞没。冲浪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模式。
概念:能力圈:沃伦和我都不觉得我们在高科技行业拥有任何大的优势。实际上,我们认为我们很难理解软件、电脑芯片等科技行业的发展的实质。所以我们尽量避开这些东西,正视我们个人的知识缺陷。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圈。要扩大那个能力圈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有些人虽然无法在国际象棋大赛上获胜,也无缘站在网球大赛的球场上与对手比试高低,但却可以通过慢慢培养一个能力圈而在生活中取得很高的成就——个人成就既取决于天资,也取决于后天的努力。你们当中有些人也许会有机会在新兴的高科技领域——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冲浪”。虽然我们自认为对该行业并不精通,完全不去碰它,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去做的话是不理智的行为。
关于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就说这么多了,加上一点心理学,再加上一点数学,就构成了我所说的普世智慧的普遍基础。现在从胡萝卜转到甜点的话,谈谈如何选择股票——在此过程中,我将会应用这种普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