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亲沟通的心理原因,一句话总结就是我希望你听我说,但你不肯听,我很挫败,干脆不说了。
这也引申出今天的主题,那就是可怕的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家长的处理方式不给力。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才够聪明?
今天就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聊一聊孩子不愿意沟通的深层心理原因。
一、父母要意识到,由于孩子年纪慢慢变大,心理需求也不断变化,累积到青春期的时候进入到所谓的转大人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他最会在意的就是父母亲有没有去倾听他的想法,然后愿不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
这时候如果亲子之间分享和交换了意见,但过程如果让孩子一直感觉到父母对自己只是上对下的训话,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都采取比较否定的态度,他就可能会转向与其他人去进行沟通,然后寻求认同。
特别是青春期阶段,比起父母亲,孩子开始重视自己的同伴,他们会比较去愿意找同伴聊天、沟通,父母亲经常就变成孩子最后才会考虑去交流的人,甚至是根本不会去考虑。
这种心理特征,父母首先要有明确认知,这不是你家孩子出了什么状况,而是青春期、青少年普遍都存在的心理特点。
二、不能因为孩子有了新的沟通需求就说亲子沟通不重要了,因为父母亲的陪伴和引导对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非常关键,所以父母亲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来重构亲子沟通的良性环境,
如果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向家长袒露心声,是因为他认为既然已经不被父母理解,那就没有和他们倾诉的必要了,
举个具体例子,比如说孩子抱怨读书很苦了,作业很难,这时候很多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开始担心孩子不重视学业、怠慢学习、影响考试,然后接下来就想立马扭转孩子的感受,开始对孩子说教规劝,比如跟他说,还不是因为你没有认真听老师讲,我们工作辛苦,啥都不要你管,你专心读书就好了,有什么好辛苦的。
其实这些话根本没有达到积极的沟通作用,反而让孩子觉得父母亲理解不了自己,对孩子来说,这种状况是他内心真实的感觉,他会觉得被锁定是一件很难受委屈一件事情,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如果发现自己的烦恼和需求不被理解,慢慢的就不愿意把这种事实的想法展现在父母的面前,转而向同学、网友诉说心中的苦闷,对父母来说其实是错失的洞察孩子内心的一次机会。
三、跟中国社会比较常见的教育方式有关,这种教育其实也会影响孩子对亲子沟通效果的心理预期。
比如我们的教育方式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挫折教育,其实就是通过不断打击孩子的信心来培养所谓的谦虚和抗压性,对完美人格追求是谦虚、低调,在现在主流的教育导向上有很多父母亲也会受这种影响,比如看到孩子学习进步、看到他们学到新的技能,或者在某个方面有很突出表现,虽然内心很高兴,但下意识就会担心孩子会骄傲自满,就说一些挫败孩子的话,让孩子保持谦虚,不要骄傲,比如说只是还好了还好而已了,不要太得意哦。
这类话父母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特别需要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当父母对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无动于衷,孩子就很容易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被看见、被认可,甚至还可能被最信赖的人无情贬低嘲讽,这种感受会导致孩子产生愤怒不满的负面情绪,这样子事情发生一次、两次、三次以后,孩子就不会想跟父母说了,因为他们会想,我把高兴的事情跟你分享,就要被你泼冷水,我这不是自找难受吗?
亲子沟通不良的本质,其实就是青春期孩子本身的心理特点,在遇上中国式父母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基本教育、认知基础,两者发生激烈对撞,造成了实际上的无效沟通。
这种沟通,严格来说不叫沟通,它叫做发泄、叫做教训、叫做自说自话。
出现亲子沟通不良的领域,经常遇到的案例就是和孩子的学业有关,无论北、上、广、深等大都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以及乡村,父母教育孩子的重心经常只有一个,就是读书。所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无论读了书之后能赚更多钱,还是过更好的人生,总之好好读书、努力学习是一切的一切,是青春期孩子逃不过的人生内容。
以前我们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寒门能出贵子。对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本身条件已经很优厚,与学业有关的亲子冲突总能少一点吧。但现实并非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学业的关注和担忧是不分职业、不分地区、不分阶层的。
在社会目前的状况来说,人口不断往比较大型的区域、中心城市集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以及各省份的省会,而大家涌入这些地方的原因之一是觉得说这些地方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当然其中也包含教育子女,但是这些地方的孩子也许能读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相关教育资源也比较多,看上去好像起跑点比同龄人靠前,但其实竞争也因变大了。
生活在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家长,自己首先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自然而然也会反映在教育理念上。比如父母亲在现实中感受到学历的重要,有意无意间就会向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真的是对孩子未来过分的焦虑,对课业看得过重,亲子间的每一次谈话聊天全都是围绕学习这个主题部分,或者是完全忽视孩子的其他需求,最典型的场景就是父母亲觉得孩子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读书、学习上面,其它事都要放一边。
如果孩子谈起电竞游戏,比如王者荣耀之类,父母亲并不关心这个话题本身,而是直接批评孩子不认真学习,孩子看了一部电影或看了一本书,想要跟父母分享感受心得,结果被骂说浪费时间。
孩子如果希望跟朋友们逛街或者是聊一会微信,父母亲就会提醒说你不务正业、占用学习时间了等等,其实就是在学业的名义下,忽视孩子真实的沟通和人际需求。
也有家长说,我们没有完全以学业为重,也有让孩子去学各种各样的才艺,比如学音乐、绘画或者是某项体育活动,没有忽视他们的兴趣爱好,其实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些也可能成为另外一种枷锁。
因为随着心智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且试图和父母沟通,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当父母不愿意倾听的时候,可能就看不到孩子内心的表达,只注意到孩子偷懒,不好好练习。
我们说亲子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孩子在沟通中其实也会感受到父母亲面对社会竞争时累积的各种生存压力,但是当家长把这种压力过度呈学业为主的沟通原则,这种沟通就会明显阻碍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导致孩子觉得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并不关心真实的自己。
青春期是孩子的人格形成期,兴趣、爱好、和各种情感需要也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结果这部分常常被父母亲忽略,就自然而然会造成孩子不愿意沟通的心理倾向。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再来反复说我都是为你好,电影可以以后再看,游戏可以长大在玩这些大道理,效果只会更糟。孩子的心理体验是当下,逻辑正确的废话,改善不了他们当下的沮丧和挫败。
如果你觉得文章说的有道理,就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