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以一群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为背景,以班主任石妙娜老师和班级调皮蛋王强同学之间的斗智斗勇为主线,展现了真挚动人的师生情。
石妙娜是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
她是广大班主任老师的代表,嘴上功夫像刀子,心中却有一股柔情,明明是恨铁不成钢似的真爱,却偏偏嘴上要表达成挖苦嘲讽带打击的"恶婆娘"毒舌语,她一站到讲台上就能用一双老鹰似的眼神洞察出学生的"孬心思",她的时而高扬又时而阴沉的语调不免让学生们心慌,她明明心生欢喜却又不敢当着学生的面肆意表现,她明明顶着校长的压力却又佯装满不在乎,她明明想要肯定自己班级的学生却又害怕大家受到伤害,她明明对王强类的孩子充满期待却又逃不过真实的现状……
石妙娜这样的班主任老师真是一抓一大把!
我们的老师缺什么?
我们的老师不缺爱心,缺的是放下师者的冷面;
我们的老师不缺专业知识,缺的是不敢打破常规;
我们的老师不缺责任感和担当,缺的是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王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不服管教的孩子;
他是一个敢于活出自己的内心,我行我素的孩子;
他是一个懂得和大家相处,管理能力号召力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敢于挑战尝试新事物,与时俱进的孩子;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懂得反思的孩子;
他是一个有集体荣誉感,有爱心懂感恩的孩子;
那么,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孩子,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而老师却头疼呢?
因为老师的职业性质限定了老师的一言一行,她不可能像王强那样敢爱敢恨,随心活出真实的自己。
她想笑,她都不敢像王强一样哈哈大笑;
她想表达愤怒,她都不敢像王强那样摔门而去;
她想反抗校长,她都不敢像王强那样校长开会的时候,不记笔记,还翘着二郎腿呼呼大睡;
她必须规规矩矩,一板一眼,慢慢的把自己活成了"冷面杀手"或者是"僵尸人"!
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无法真正意义的去喜欢,去崇拜!
所以,石老师和王强进行了变身,所谓变身,就是王强当了老师,石老师当了王强,两个人都还保留自己的外貌,但灵魂却早已置换,也就是样子没变,其实早已不是本人了。
这下可就真有意思了!
王强成了老师,教室早已成了他的天下,此刻,他就是王者。
课堂是自习课,上课随便玩,还可以出去玩电子游戏……总之,除了学习,其他都可以,孩子们一下子喜欢上了"石老师"。
石老师变成王强之后,也真正融入了孩子们的集体生活之中,她看到了宿舍中真实生活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王强在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影响力,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王强的另一面,他以后看到的只是学习上的王强,从来没有看到过学习之外的王强!
王强在变身过程中体会到了班主任平时风光和强势表面下掩藏起来的苦衷和无奈,石老师在变身过程中体会到了王强看似满不在乎和狂傲不屑的外表之下掩藏起来的童心和爱心。这时候,师生之间的那份理解之情顺势而生。
作为一个班主任,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
与每一个孩子的共情能力很重要。
但是,作为一个老师,很容易被成绩的外在压力所影响之后带上了有色眼镜去分辩看待学生,所谓的成绩差的学生无形中就活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坏学生。当一个老师带上有色眼镜之后,是很难与每一个孩子都产生共情的。石老师也不例外,石老师只是千万老师的代言人。
我昨天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最后一幕我哭了!
我为什么哭?不是感动!是触动!
我感觉自己太像电影中的石老师了!不敢活出自己,不敢为自己真实的内心去活。
石老师一类的老师为什么不敢活出自己?
怕!怕的太多!怕孩子们受到伤害,怕违背了世俗的眼光,怕得罪了领导同事,怕自己失去了名誉……
真的,怕的太多了!
所以,石老师不敢活出真正的自己!
在最后石老师放决唯一一次讲公开课为自己博取名誉的机会时,她放弃了!
也许,她想明白了!
其实,她没有想明白!
她的放弃只是不想违背学校的意思,也不想伤害否定自己热爱的那群孩子们,所有,她宁愿委屈自己!她的放弃其实还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但是王强不一样,王强是敢于打破规则,不按常规出牌的人。
在最后的一次机会中,其实是王强把石老师真实的内心唤醒,让她意识到要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放下一切,无欲则刚,为自己必须博一把,是王强带着那一群孩子们把石老师唯一的机会给逼出来的,也是一群孩子让石老师真正认清了自己的内心。
所以,石老师登台的那一刻,意外地写出了unit 10.
她为什么不讲已经熟记于心的第九单元,而偏偏开讲新课作为这唯一一次公开课的评讲内容呢?
专业知识她没有问题,驾驭课堂她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她自己对付王强没有自信!
她之所以讲新课,是她自己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自信和对这个班级的自信已经胜券在握。
石老师缺什么?缺少像王强那样敢于活出自己的勇气。
她从王强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所以她选择活出了自己。
师者一定为师吗?学生才是师者真正的老师。
一个连自己都不敢活出自我的老师,又怎么可能教育出一群敢于活出自己的孩子们呢?
我是一位老师,以这部电影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