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感悟

        今天为复试准备,做习题册,看到几句话,“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颇有感触。这几句话不是第一次见,但是每次见到这几句话都会想很多。

        自大三以来,那时候感觉是我开始迈进了中医的门,但那也是我对中医最困惑的时候。那时,不知是一代影响一代,还是历代医家推崇伤寒,反正周围的人,都说伤寒好,但是我是真的没感觉,我不知道他们口中的好是自己亲身体会,还是人云亦云。从前也背《伤寒论》,背来背去,不得其门而入,我放弃了。后来我师兄考研,考完后我请他吃了顿饭,饭后在学校走走,我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没有遇到一个能带我入门的老师,叫我慢慢来。后来学习伤寒论,我真正开始开始明白还是在考研时期,那时候复习中医诊断学,学六经辨证,不死背条文,也不讲治疗,就分析六经辨证,我才真正懂了。

       

        我一直推崇的古代名家,不是张仲景,那太遥远,张仲景在周围人口中,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神,无病不治的神,所以我不敢和周围的人谈张仲景以及《伤寒论》。我比较推崇孙思邈,或许是他的长寿,和他作为一个道士的飘渺,以及他的大医精诚,都是我所喜欢的。孙思邈取得成就,也非是源于《伤寒论》,古书记载,孙思邈想求《伤寒论》,而江南医家秘而不传,到了很久之后,他才能研究《伤寒论》。

        到了大三时,看了很多书,而真正的问题,是在读到历代不同药学著作而产生,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在到教材,我对中药,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药,到底该怎么用?我和我大学最好的哥们儿,在阳台上提出了困惑。他说我看的太多,想得太多,失去了“信”!我听从了他的建议,不在想太多各家的见解,想多了没用,不管周围的人,用哪位前辈的思路,我去找一个最契合我的,就够了!


        于是我认真看了各家学说,我最后选择学习张元素的思路。“古今异轨,运气不齐,古方今病不相能也”,这句话深深的折服了,从此,便坚定了方向,不曾改变!当看到王纶的《明医杂著》,便深深感慨,现代人所推崇之流派,应该是古之医家的风格而已,而绝不是从此便执着于某一思路,一成不变,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哪个法适合,便用哪个法!

        一点感悟,随心而发,若有同道中人得见,还望不吝赐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33评论 0 33
  • 胡希恕先生认为:经方临床的核心,是“八纲六经”以及由此细化的“方证对应”。 具体来说: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
    九味甲子阅读 11,480评论 0 4
  • 2017年2月19日 林玉珍“育心丽谦时间管理100天挑战营”第35天 【早起】5:00 【学习】 1.早起正音读...
    林玉珍阅读 1,339评论 1 2
  • 婚姻真的如此现实?我在网上,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很多夫妻搞的像仇人一样,我甚至觉得不可思义。我难于理解!如果在网上,我...
    LeoceanY桑阅读 4,030评论 0 0
  • 概述     关于数据库的优化有很多种方式,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据库的一些自优化策略,通过一些简单的命令来开启...
    史啸天阅读 1,65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