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长盯上的事情,孩子都不会主动去做,表面主动的内心也是被动的!孩子主动做的事情都是家长不关注的事情,都是因为孩子在这件事情上,内心找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
老师说的都是真理,凡是被家长盯上的事情孩子往往做不好,比如我儿子小的时候,因为我字写得不好,特别的自卑,我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写一手好字,不要出现我一样的自卑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带着他参加写字课培训,断断续续到九年级以前才结束,在这期间,我对孩子写的字从来没有肯定过,总是打击,指责,盯着他,说他写的不好,让孩子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兴趣,特别讨厌写字。到现在儿子写的字也拿不出手来,这就是我盯的结果,我太在意这件事情了,他反而做不好。
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我同学有个女儿,她的数学不是很好,她爸爸妈妈特别在意她的数学成绩,每天盯着数学作业,数学成绩,久而久之,孩子对数学没有了兴趣,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到的不是批评就是指责,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价值感,没有喜悦,只有讨厌。数学成绩也一般般,总也上不去,孩子痛苦,父母焦虑。总起来说不是孩子不努力,是父母不信任、不心赏、不悦纳、不支持、遇到困难没有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孩子。因为父母对孩子充满的都是要求,期望,缺少了鼓励,欣赏,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力量,只有压力。如果父母心里是帮助,要求也是帮助,心里是要求,帮助也是要求。我们要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给予即使的帮助,帮助他解决困难,体验到排除障碍的喜悦,克服困难经历过程中的价值感,存在感,这样也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抗击打能力,解决问题的恒心勇气!
当代的孩子确实太不容易了,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父母期望高,老师要求严,孩子体验不到快乐,还经常不被理解。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做主选择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就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大部分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不被理解!所以亲子之间多理解,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更要重视和孩子心灵之间的交流,互动,价值观的引导,精神上的满足,让孩子热爱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自然学习也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