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考只有49天了,这几次的综合考试都不理想,好几个学生从试卷里看出已经将自己放弃了。当老师总是不甘心,学生自己放弃,是他们还没长大,思想想不远。家长放弃,是因为没办法,不懂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可以静待花开,但绝不能放弃。相信教育能给人影响,是教育者的信念。多少老教师这边口口声声说着孺子不可教也,那边又对其谆谆教诲了。所以不管有没有作用,我又一个个找他们进行一番劝说。
现在才真正理解“诲人不倦”这词背后的心酸。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学生愿意学,积极地配合的时候,就是上一整天的课也不会累的。反过来,面对一群无视于你的学生,而你又必须把知识教他们,这样的情况才是最累的。对牛弹琴,即使只有一节课也累!因为你还要想方设法去吸引他们的注意,要调动他们的兴趣。要一边想着怎样把知识讲得更有趣,一边要去拉他们逃跑的思绪。
真的很怀念以前的师生关系的。可能自己一直都是乖孩子吧,感觉学习就应该是主动的。记得自己读初中时,晚上晚自习时是不上课的,班主任有时来转一圈或者坐在请假的同学位置上,而我们都是在做作业,遇到不会的也会去问老师的,各学科老师也都在办公室里,我们总是结伴去问的。
我读初中时,我们还在山上的分部读书,是两间较为宽敞的民兵营房,中间隔了一个小间为教师办公室,顶还未封死,老师在办公室里聊天我们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当然教室里谁在讲话,老师即使在办公室里,也能一抓一个准。那时山上就两个班,长期在山上的也就语文教学英语三位老师。当时没有科学,到初二才有物理课,初三才有化学课。其他副课要不就是这几位老师兼着,要不就其他老师偶尔上山来给我们授课。
而我们两个班就像一个班一样,可能是因为都是一样的老师,还有教室是没有完全隔断的。这两间教室很旧,下雨天,房顶漏雨,我们就要挪桌子、移位置,有个别调皮的,特意不移位置,用那种铁制的铅笔盒接雨,老师上面讲课,外面雨下大了,那铅笔盒就响起清脆地叮叮当当的奏鸣曲,把我们的注意力也吸引了去。
最奇葩的还是去老师寝室打探他们的伙食。当时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就住在山上。与他同住的是数学老师,他们的寝室就在我们班旁边。一个小间,20平米也不到的空间,铺着两张床,剩余的位置只能放一张书桌。就是如此简陋的地方,却是我们向往的圣地。因为偏偏数学老师常常烧点吃的,而同学们闻到味总是爱过去看看,他们在老师寝室门口探着头张望,然后向全班宣布,老师中午吃什么了,有的还能详尽地描摹出老师做饭的过程,以致于我们上数学课老是在回忆老师吃饭的场景。我们班的数学也成了全年级成绩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