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禅修系列第三篇文章,你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查看之前的文章。
禅修有感(一):你的感受最重要
禅修内观 | 一个璀璨的思想成就
禅修有感(二) | “无我”的体验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实在是佩服孔子,因教师才,是一门大学问。
总是好为人师,却并非是说那话的人,就总是自讨苦吃。
一切果都是自己在以前种下的因而升起,于是不得不畏惧那“因”。
一切的因缘,都源自接触的那一刹那
其实,仔细去想一想,那色想受行识,似乎都是源自及其细微的层面的接触,因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
我们的视觉,本质上是一些光里面的粒子打在视网膜上,其起源和诞生,就在这些粒子和视网膜接触的那一刹那。
我们的听觉,本质上是声音的波动接触到我们的耳膜,其起源和诞生,在那声音接触到我们的耳膜那一刻开始,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空间本质上是物质的,而且,空间是可以弯曲的。本质上,声音的接触,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物质上的接触。
触觉,就不用细说了。
再到我们的想法,其实本质上都是神经末梢上不断释放的电子和一些化学物质上的接触而不断演化而来(此处未经考证,高中生物学所学的东西,大体上不会错)。
搞清楚了这些东西,就明白了把心修炼得及其敏锐的作用。
觉知,智慧,慈悲
在阐述这一段之前,让我们来看一段这样的论证。
在浙江大学的哲学课程,第一次听到笛卡尔论述上帝的存在的过程,实在是精彩至极。
一句“我思故我在”,背后是多少智慧的结晶。这是笛卡尔为自己找到的唯一可靠的存在,一切都值得怀疑,唯独,当我怀疑某件事情是真实的。
'我'本身是不完美的,但'我'心中却有一个完美的上帝观念,'我'不可能是这个完美观念的原因,只有完美的的'上帝'本身才是它的真正原因,由此可得:上帝存在”。
笛卡尔当时引用的一个中世纪极为流行的前提是:原因的圆满性不能小于结果的圆满性。
记得曾经分享的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提到过“神谕”,事实上,无需加上宗教色彩,让我们这样来看待问题:
所谓的神谕,其实是指的当某件事情产生的,事情整体上将会按照某种规律运行。
更好的掌握这些规律,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好,问题来了。
当我们通过某些方式,任何方式都可以,把自己的心修炼的极其敏锐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也就是觉知,就提前了。
这里说的提前,指的是,从五蕴也就是是色想受行识产生的一些列过程提前被我们感知到。
于是,对事物的预测也就产生了。
而事实上,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早已存在在那里,只不过大多数的人很难跨越那一关,把自己心修炼的极其敏锐,于是你的觉知便能穿透你的皮肤,进入身体和心灵的深层。
又想到了天道里面的一句话:
按照自然规律行事的人就是神。
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学会了觉知,还是不够,如果把我们的自我当成是一个容器,也许我们觉知到的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事物,并不能很好的被我们自我的容器意识到。
比如说,集体意识,社会意识。
于是,智慧和慈悲,就是必须的。
我在禅修体验中提到过的文慧思慧和修慧,便都是需要我们终生去提升的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慧和慈悲让我们的自我容器更完善,更强大,强大到我们能容纳我们敏锐的觉知,方能不断的提升我们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掌控。
对世界运行规律掌控的更好的人,不一定很有钱,但可以很快乐。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搞不清楚,自己所有的欲望,对金钱的渴望究竟是为了得到什么。
人们通过追求金钱,财富,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有钱后的那种感受,有钱后可以买这个,可以买那个的感受。本质上,是进入了一个无限的死循环。
因为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因此那样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让自己过得更幸福。
用《此房是我造》的路灯理论就是,那种快乐的感觉会不断的升起,然后灭去,过一段时间,又必须不断的追求新的欲望,以此来满足自己想要的那些感受。
不同的是,观察在路灯下不断重复的人,和身处其中的人,似乎是两码事。
无我
在有限的自我身上,真正无限的是自然的规律,无常是,苦也是。
当我们不断觉知无常的过程,觉知苦的过程,就是体验无我的过程。
这种觉知的过程,本质上是对一种无限的圆满的觉知。
也许真像是哲学中说到的,上帝本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内观的目的:在观察感受时,观察感受的生灭,了知生灭无常,培养无常想。体验无常、苦、无我。
推荐两部好看的科幻电影
都是我看过的认为非常值得看的电影,我的标准是:导演或者编剧是否是一名觉悟者。
- 《意外空间》
- 《机器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