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是一个普通人财富积累的重头戏。
这个观点大概会被市面上很多“财富大师”怒怼。很多人善于谈论“钱生钱”的鸡汤:一个人要致富,不能依靠工资(劳动性收入),而要依靠“睡后收入”,即躺着就有收益的金融资产。
但现实的数据告诉我们,直到2019年,全球普通人财富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劳动所得。以美国家庭为例:美国普通家庭收入的74.3%来自劳动性收入;即使最富有的那10%的美国家庭,其工资收入也占总收入的一半左右(47%)。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工资等劳动性收入更是占到总收入的80%。2018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73%来自劳动性收入,包括工资收入(56.1%)和个体店、企业主的经营收入(17.2%)。
但职业选择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命题。巴菲特(Buffett)有句著名的论断:“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对职业选择来说,这是条亘古不破的真理:找到既能稳定快速成长又可以积累长期人力资本的职业,就像找到那条铺满湿雪的长坡,财富人生的雪球会越滚越大,越滚越远。
但在行业和职业震荡裂变的现实世界中,很多人却总是匆匆忙忙,“越勤奋越贫穷”。他们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每次努力将一块巨石推上陡峭的山顶后,石头又会重新滚落,西西弗斯要永远重复这个毫无意义的动作。
选择即命运。
对于绝大多数无法拼爹,也无法祈求运气的普通人来说,职业上“滚雪球”抑或“推石头”的选择,几乎是决定一生命运的事情。
到底哪些是“滚雪球型”的职业,哪些是“推石头型”的职业?
更重要的是,站在2020年的门前,我们会面临特殊的选择吗?
金融视角下的“滚雪球型”职业和“推石头型”职业
每个人都可以被看作一个资产。这个资产的“基本价值”,就是其未来创造的所有价值的总和。如果一个资产未来每年创造的价值的增速很高,折旧率又很低,这个资产的基本价值自然就会高。
折旧率是个很有趣的名词。从“生理性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我们都面临着岁月的折旧—可乐终将换成枸杞养生茶,从一天睡4个小时依然神采奕奕变成一天睡7个小时还精神不济,记忆力、爆发力都在下滑,到五六十岁时面临着自然退休。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折旧的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最后残值越来越小。 所以,职场上的年龄歧视本质上是对生理性折旧的自然反应。
但“技能型人力资本”不一样。比如,一个人知识、技能的累积速度超过更新的速度,这类人力资本不但不会随岁月产生折旧耗损—人力资本生理性折旧率很低,反而可能增值。这就是医生、律师、教师这些职业会“越老越吃香”的原因。 所以,对抗人力资本生理性折旧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大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这种可以减少人力资本折旧的职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滚雪球型”职业。
所以,“滚雪球型”职业, 一定是使人力资本增速加快、折旧减慢的职业。
更重要的是,“滚雪球”并不仅仅是针对高学历而言的。我们团队对中国招聘网站的数据进行了一次整理,发现同为低学历门槛的职业,在过去两年间,健身教练的招聘薪资上涨了7.1%,工厂流水线普通工人的招聘薪资下降了12.5%。健身教练需要有运动生理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需要针对学员需求设计健身计划和课程。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技能和训练经验可以进行“滚雪球式”的积累。所以,健身教练不仅是一碗“体力饭”,也是一碗“技能饭”,属于“滚雪球型”职业的范畴。而工厂流水线普通工人日复一日地做着相同的动作,几乎没有人力资本积累的空间,属于“推石头型”职业。
这些数据的显著对比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2019年到2020年职业选择上的拐点。在这个拐点上,有两个关键词让职业选择变得更晦暗也更光明: 第一个叫“人工智能”,第二个叫“万元美金社会”。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这类技术变革会使具有可编码、重复性劳动特征的职业快速贬值为“推石头型”职业;另一方面,中国即将跨进人均GDP达1万美元的中产型社会,消费趋势的变化创造了更多的“滚雪球型”职业。
2020年:职业新赛道
2019—2020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怕死、爱美、孤独”的万元美金社会。这3种全民性的感受将逐渐成为社会的常态。这几个关键词所创造的需求和供给,都将是下一代职业选择的风口。
·“怕死”的职业风口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食物的丰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老龄化”的概念。老龄化,既是寿命延长的胜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心病。
康复治疗师的春天
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2%,距离深度老龄化社会仅有一步之遥。同期,人均预期寿命将上升到77岁,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均预期寿命更是会达到83岁以上。2020年,“90后”开始步入而立之年,这一代是严格遵守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一代,他们结婚生子后的家庭属于典型的“42N”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妻,N个孩子),即1对年轻夫妻肩负4位老人的养老及一到两个孩子的养育压力,他们将在工作、子女教育、父母养老问题的夹缝中生存。 大量数据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七八年里,老年人是需要日常照护的。
这些数字和事实都指向一个方向—像幼儿园、托儿所一样的社区养老、上门护理、陪伴看护、病后康复等医疗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 巨大的人才缺口就是普通人逆袭的机会。
医生职业的拐点
中国医生的超负荷工作早已不是新闻。2019—2020年,将是医生这个职业的新纪元。
医生职业的“滚雪球”坡道很长。医生职业的人力资本折旧速度较慢,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生积累了大量从业经验,有助于提升其对疑难杂症的判断力,越老越值钱。
医生的“学历溢价”也最高。我们研究了不同学历要求下的招聘薪酬,发现在各类细分职业中,牙医的“学历溢价”排名第一,本科及以上学历牙医的招聘工资是大专学历牙医的1.46倍(如图所示)。在医生职业中,高学历标志着基本功扎实、医学知识丰富,可以获得更高的溢价。所以,在医生这个行业,知识等于金钱,“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
学历溢价表(图片来自:《钱从哪里来》香帅著)
医生的收入增长与所在城市也有密切关系,大城市可以给医生职业加杠杆,让医生的收入增长曲线更加陡峭。大城市疑难杂症患者云集,可以让年轻医生的经验积累速度更快。而且大城市也聚集了更多医疗资源。北京、上海的三甲医院数量就分别达到了59家、43家,而整个山西省仅有26家三甲医院。大城市可以撬动“知识外溢效应”—三甲医院聚集,年轻医生有更多机会和经验丰富、医术高明的人在一起,向他们学习。
如果说“滚雪球”的关键是选择职业方向的话,站在2020年这个拐点,医护人员无疑是万千职业中最好的职业之一,它提供了足够长的雪道,足够多的雪量,可以让年轻人滚出人生和财富增长的雪球。
·“爱美”的新世界
当温饱不再是人类最大的约束时,对“美”的追求会自然地成为一个社会的整体趋势2018年日本每千人接受医美疗程的次数为27.1次,美国是51.9次,韩国是86.2次,而我国仅为14.8次。在我国,医美市场还是一片蓝海。
从1亿的城镇中产家庭来看,多由女性掌握家庭财政大权。都市中产阶层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这样的基础物质需求,而是开始追求质量、服务和精神价值,愿意为“美”支付溢价。此外,城市青年们越来越不急于成家。 都市中产女性和单身贵族们的“悦己型消费”推动了“颜值经济”的蓬勃发展。清华大学联合美团点评发布的《2018中国美业行业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美业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5%。
为什么在2019—2020年的拐点上,这样一个看起来未来渺茫的弱势群体,会集体性地呈现出朝阳一样的状态?因为她们误打误撞地走上了中国步入万元美金社会后最大的一条赛道— 由“爱美”衍生出的“颜值经济”。
在迅速扩张的“爱美”市场需求面前, 具有专业技能的美业职业,包括美容师、美甲师、化妆师、健身教练,都从“三教九流”迅速成为都市职业的新风向。“颜值经济”造就的新职业不依赖学历,而依赖于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手艺。我们团队研究招聘网站数据发现,在健身教练、美甲美睫师等美业新职业的招聘信息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足1%。而且,招聘工资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不强。对于美甲美睫师来说,大专学历的招聘工资与初中及以下学历仅相差300元。但是工作经验积累5年后,招聘工资可以翻1倍。这一类“逆袭型”职业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创造财富的上升渠道。在万元美金社会,即使你难以叩响“名牌大学”这扇门,也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扇窗。
·“孤独”的二次元
“越文明,越孤独”是现代社会难以逆转的大潮流。在步入万元美金社会的中国,都市漂泊的年轻一代正经历着和孤独共处的时刻。
飘荡在陌生城市的独居年轻人,被称作“空巢青年”。空巢青年们独自在大城市闯荡,工作竞争压力大,又缺乏亲情、友情、爱情的支持,容易产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不仅“空巢”,而且“空心”。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城镇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眼中“聊天就能挣钱”的心理咨询职业收入如此之高? 这反映出我国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巨大缺口。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虽然持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有120万,但目前很多心理咨询师缺乏规范、扎实的系统培训(一般仅接受过3~6个月的短期应试训练)。据业界估计,120万名心理咨询师中真正有能力提供专业服务的仅有3%左右。这样计算,专业心理咨询师不到10万人,平均每千名中国人拥有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不足0.1人。如果我国心理健康行业要向美国看齐,那么我国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口多达50万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条条大路通财富。
如果你是学霸,可以选择做医生、程序员;如果你热爱健身、社交能力强,可以选择做健身教练;如果你是个爱美细心的小姑娘,可以选择做美甲师、美容师。如果你像李佳琦一样口才出众、热爱美妆,而且具有面白唇红这些禀赋,美妆直播、网红经济也是可选的道路。
2020年,职业的林间,路已经分岔。“滚雪球之坡”与“推石头之坑”的分野也日渐清晰。从认知到选择,我们走上的路将决定我们未来的财富创造之路。
本文整理自香帅所著《钱从哪里来: 中国家庭的财富方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一本写给普通中国人的财富指南。
不分年龄、不分阶层,打造我们每个人的财富解决方案。
2020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重磅推荐
作者介绍:
香帅
本名唐涯,知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原北京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宏观金融、行为金融学和数字金融。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著有《金钱永不眠》等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