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望过年,长大了害怕过年,年龄大想着过年……
童真时代,我们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好东西吃,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压岁钱。每次吃完年夜饭,自己就安静地坐在桌上旁,只为了父母手里的那几十块(各家差异不同,有的几百)压岁钱。我们拿到压岁钱都会特别6,然后去找小伙伴一起放烟花。而小时候的我们都会把压岁钱留着不舍得用,可还是会被父母以各种“理由”要去。记得有一次去亲戚家拜年,亲戚塞给我不知道是一张20元还是50元的纸币。回到家后,父亲拿了十个硬币跟我换,我当时并不知道哪个钱多大,不过刚开始我并不换,可父亲说他的钱有十个,你只有一张,说你不换,就跟姐姐换。然后姐姐立马做出要跟父亲换的动作,我连忙说道,我换。就这样,我还乐呵呵的高兴了一晚。直到后来上学了,才知道原来自己被“骗”了。
除了压岁钱,在我们老家开心的莫过于“拜年”。这里的拜年不是去亲戚家,而是去一个队里邻居,每每都是三五个好友结伴同行,挨家挨户地敲门拜年,而他们都会笑盈盈的拿出香烟,给我们一人发一根。这在我们那,俗称“接烟”。也有的人会故意叫我们唱“拜年歌”,不唱就不给烟。为了接到烟,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会一起唱“恭喜恭喜大发财,一报喜二报财,三报元宝滚进来……”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长大,可等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年也越过越没了年味。现在回家,都是约上几个好友,打打牌。烟花还是那个烟花,乡情还是那个乡情,可年却不是那个味道了。长大了,压岁钱没了,有的是亲戚的“问候”。“今年挣了多少钱?有没有谈对象?啥时候买车买房?……”诸如此类的“问候”,已经是每年回家必备的话题。
过年本是全家团圆之时,可每年回家,除了年夜饭在家,几乎每天都忙着同学聚会、老朋友见面、约三两好友打牌等。真正陪父母的时间却很少,但每次都是过完年后才知道回家是为了陪父母。
父母一年四季想着盼着过年,终于盼到了,却不是儿女们的陪伴,而是儿女们带来的各种补品和营养品。其实他们不想要这些昂贵的补品,仅仅是想儿女们能陪他们好好的过一个年。父母老了,陪我们时间更少了,我们也将为人夫,为人父,但在父母的眼里,我们终究是他们最疼爱的孩子!
其实我并不希望过年,因为过完年,意味着我们又长大了一岁,父母又老了一岁!
编后寄语:临近年关,笔者在此希望大家出门在外,不管有钱没钱,都要记得回家。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年迈的父母,他们陪我们时间不多了。【本文为汪逸飞原创作品,在中国新原创和简书同步发表,欢迎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