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期望,可不一定能解决现代的问题

我们有很多经典的,传统的期望。

比如我们对女人的要求,就是要漂亮,贤惠,嘴巴甜,会做饭,而且还得善良体贴。

比如我们对男人的要求,就是要坚强,大方,开朗,幽默,身体壮,会挣钱。

比如我们对老板的要求,就是既给你工资,还要不打击你,培养你,随时把你当萌萌一样,叫你站起来,继续努力。

比如我们对销售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会喝酒,会开车,会开玩笑,像一只打了鸡血的鸡一样,随时准备鸣叫。

但我有时觉得很扯,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标准是谁设计的,虽然我知道它们可能在过去承担着“衡量”人素质高低的任务,作为一种正派,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人间传播。

可现代社会那么多问题出现,离婚啊,出国啊,同性恋啊,这些现象早就将我们过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体系下的生活方式给改变了,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使用传统来约束人们,告诉这些迷茫混乱的人们说:“嘿!看这儿,老祖宗说了该怎么做,你们也该这么做!”这是不OK的。

人们虽然文化水平,经历,素质各有差别,但都是讲道理的,可显然传统的东西有时过于深邃,门槛不够低,因此面对当今快速的环境,显得缺少道理支撑。坚守着传统的朋友,也在这个时代很可惜的,获得不了什么优越感,因为它们不仅无法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而存在,很多时候,它们似乎解决不了问题了。


来看个例子先。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个月薪1W+的设计师。他不仅会设计许多充满色彩的图画,而且还懂品牌设计,他设计的LOGO动则几十万的设计费(团队项目),他的工作能够将一个二三线的土鳖企业设计得高大上,在我看来,他才20多岁就有这个成绩,简直就是完全的努力+天赋啊,是我敬仰的大牛人物。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在他家里会获得多少的赞誉。

然而事实完全相反,首先他是Gay(同性恋),他的父母都是正派的教师,希望他一方面教书育人,而一方面能够正派一点,至少保持异性恋。由此可见,我朋友在这一点上与家庭的不和,足以触发了家庭间的矛盾。

另外,他家庭多年前便离异,父母各自找了一个。每年回家,他是两边都看不惯,家里人也对他没什么好感。父母对他做设计师的想法很不满,他性格也因为家庭原因和自己比较内向的关系融入不进去,家人也和他总有各式各样的矛盾,觉得养他何用,又不和大家玩,又无法融入,又不关心长辈,你挣那么多,那么优秀有意义么?

我朋友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来找我倾诉,我是一边点头一边安慰他。但我完全找不到解决办法。因为我非常清楚他觉得难受的原因是,他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冤屈。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设计师这么好了,还得不到家里的认同,虽然自己是Gay这个事实对家里人很有打击,但是自己过得很好,为什么哪怕一点祝福都没有?

他会疑问,为什么好像这辈子总是他们在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好不容易自己在工作中找到了解决办法,找到了慰藉,在事业和在梦想中找到了信心,为什么别人还不认同,这明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还不鼓励他呢?而且若是这个梦想越做越成功,以后事业有成,有家有收入,这一家人不都跟着好起来了吗?

我朋友的问题,多多少少反应了时代发展,家庭教育,儿女管理,以及离异带来的心理方面问题,但这几个词背后的工作量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

但如果你了解过情况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传统期望”在这家庭矛盾中扮演了一个“催化剂”的角色,比如父母在对儿女缺少教育之后过于要求儿女遵守一些传统,这其中的逻辑点对于儿女来说有时是站不住角的,因为他看不到你这传统观念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而在加上父母与儿女沟通技巧的缺乏,儿女自然会起逆反心理,火上浇油。那么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什么性向不正常啊,什么职业规划不按家里人来啊,什么不合群啊等等。

问题的根本,个人觉得在于我们用强制性的期望来束缚这个变化时代中的变化人群。而不是动脑筋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方法,先让沟通能够协调。大家的重点不一样,自然无法调和矛盾。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上个例子是将父母与儿女期望相悖的情况,而下一个是儿女完全听从父母期望的案例,情况是否会有好转呢?

这是我另外一个好朋友,我们从高中就认识,都有共同爱好,比如游戏,漫画,和很多国内外充满创新的东西。高中之后,我们分道扬镳,少有联系。而后来,当我再听到他的消息时,25岁的他竟然身患癫痫,无法专注过长时间,不能长时间使用电器,而且精神状态不稳定。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保持冷静,我的心里却几乎已经是碎掉一样的伤心。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这么年轻,这么聪明竟然就面临如此不幸。

我问起他病因,他只告诉我医生觉得他太紧张了,长时间过得不开心便导致这个状况。这个原因虽然很令人沮丧,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其实大概猜得到是这个原因,因为在我记忆里,他是一直有那么一点点内向和孤僻的,但不是悲伤的那种。

我这个朋友从高中开始就不爱说话,但我知道他内心狂热而且有幽默感,可是周围的环境没有给到他发挥自己能力特长的机会,因为高中的人都嘻嘻哈哈的,让他显得像个异类,这种“找不到同类”的感觉长期呆在他的体内,埋下了抑郁的种子。

到了大学之后,他的情况并没有改观,他并没有像其他年轻人那样获得“自由”,他被父母安排进了军队,因为家里有这个关系,不利用可惜,而且一个月几千块的津贴也足以让他衣食无忧,家里觉得是做了一个白赚不亏的买卖。

然而,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这个选择是最大的错误,他因为过于听话,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不让父母浪费这个难得的机会而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在军队里,他不仅要吃很多苦,而且对他这样的技术人员来说,国内军队环境并不友善,军队里太多官僚现象,在他一个从小思维就西化,或者崇尚开放文明的人来说,是一整个4年的噩梦。他这样一个人,需要去帮领导买烟,要学着说好话,要跟着大家喝酒喝到凌晨,要装傻。

于是,在军队的第3年,他因为莫名突发几次病症而进入医院检查,虽不严重,但初步诊断有癫痫的迹象,需要药物和精神治疗。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听话,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

我的朋友本身是喜欢电脑,喜欢游戏,程序开发的,他自己私下里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去研究那些最新前沿的技术,不仅学会了网站,游戏的开发,据他说,自己还会兼职做很多项目赚钱。如果故事发展到这儿,他能够跟着自己的心意走的话,我想他的人生会顺利许多。

然而,他为了家里人的期望,为了那一个严肃而庄严的传统期望“听父母的话”,从而将自己本来欣欣向荣的人生给放弃,而选择了一个差点将整个家庭给带偏的发展轨迹,我真想问问他和他的父母,所以这个决定是有赚到吗?

好在我朋友的家庭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申请离队,而我的朋友也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他对我说:

“他们终于管不了我了。”

我其实也挺想骂我朋友的,你明明当时很抵触,为什么不能大胆点跟家里说不想去呢?

我只能呵呵。


所以,看到这里的你,无论你是父母辈,还是儿女辈,你一定有很多疑惑和内心的不平静。

父母辈的朋友,你们一定在想,老子千辛万苦制定规矩遵从传统,不都是为了儿女好吗,我不都是不想让他那么折腾吗?你以为我们当爸爸妈妈的担心的不比你们多吗?什么叫降低风险你懂吗?

儿女辈的朋友,你们也一定在纠结,世界发展那么快,自己好不容易在迷茫中找到一个方向,我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家里人要反对呢,你反对你拿出点证据告诉我怎么过得更好啊?

不过,面对大家的疑惑,我一样没有答案。

我们活在一个变化的时代,这一刻的新潮观念,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也会变成传统,陈旧的观念。长辈们的传统观念是以前社会的解决方案,目前它们虽然失效了,但这不等于前辈们的思维是有错的,他们没有在害我们,只是方法用错了,或者不够用了,但不是没有用。

而年轻人们呢,我们的精力、反应速度会让我们接触很多新东西,新观念,有些东西或许的确很有效,很有颠覆性,但是不代表我们有实力Hold的住,掌握的了未来。举个简单例子,20多岁开互联网公司的那些CEO,有几个没在管理,没在人员流失中痛苦地想撞墙,说明什么呢?这一代只是面对了新的问题,但大家的综合实力其实跟上一代在这个年纪时比较的话,其实好不了哪儿去,我们有可能更缺乏责任,更缺少一些冷静,我们与目标的方向其实还是差很远的。

这个时代缺少领袖,缺少标杆,缺少标准。

一方面老一辈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看着各种商业层出不穷,一会儿B2B,B2C,一会O2O,一会电商,AI了,放眼望去TM的就没几个让人能够安心的。打开电视机呢,媒体传播的都是些极其幼稚,么么哒充斥的娱乐科技八卦;教育教育一天到晚除了自习就是补课,结果教出来的人,叫他主动承担个什么责任,就吓得跑到十万八千里去了。

前辈们一方面搞不懂现在的时代,一方面搞懂了也没兴趣管年轻人的时代,因为觉得没什么意思,缺少一些最真实的东西,比如爱、责任、尊重,全是一些搞怪搞笑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有,但不应该取代那些更为有价值的东西的角色。这些都是老一辈的担忧,和老一辈的心态。

而年青一代呢?他们真的就沉溺于玩乐当中吗?其实不然。

在我身边就有不少身兼数职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年纪轻轻就扛起整个家庭的责任,但是在喘不过气的时候,还是会玩下游戏,打个球放松。但每天问问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心里都有很多当下社会的烦恼,比如高房价,比如创新成本,比如税务,比如未来教育。一系列的大量问题丢给了年轻人,而很多一部分实际上是上一代,或上几代人没解决的问题。可当他们都在为生存打拼的时候,这些问题显然过于庞大了。

所以年轻人的答案是,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创新吧。因为有些烂摊子真的就是无法管,大家只能靠创新转移注意力,开拓新方向了。比如大多数年轻人会选择游戏,金融,设计,体育等相对轻松而且有前景的行业,没人来管那些老大难的房产,教育,医疗等领域。因为做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至少能够解决生计问题,而且自己有很多想法可以促进创新,这样至少有个方向。

之前看某自媒体文章说,中国人缺少责任感。其实不够准确,中国人缺少的是在拥有责任感之后的,有效方法。因为责任感那点鸡血是不足以解决任何问题的。

就拿家长面对儿女的未来来说,家长哪怕再有责任感,他的传统观念行事方法也是没法解决儿女的未来问题的。而那些乖巧,听话的儿女哪怕再有责任感,他若是对未来,对发展掉以轻心,他一样会在变化的未来中折腾不休。传统的价值观是好的,但是放到当下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它只能更多地成为一种价值观,藏于我们心中。

面对这样的时代,个人觉得,只能提高自己,兼顾传统和现代。我们需要紧跟时代,同时也要不断扩大自己对传统,对历史的了解。

那些拥有现代工具的年轻人,不能对自己过于自信,我们的优势仅仅是因为时代好运而已,跟我们自己是否利用这些工具为自己创收并无太大关系,简而言之,如果把你放到其他时代,你不一定活得下去。

而对于前辈们,可能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吸取传统的精华,并思考一种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方式用以传导下去。作为人类,我们还是有很多精华是从几千年开始就传播至今的,它们的价值若被利用好,是完全可以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获得最大收益、看看那些古装改编剧为何那么成功就知道了,而那些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极少一部分。

最后,虽然我这篇文章好像是在讲现代的问题,但其实这是我们从古至今都有的挑战,那就是如何面对时代变革,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答案是什么呢?那就是不停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想办法,是永远的办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