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退下来也有几年了,离了京城,随女带娃。单位里的那些人和事,那些纷争与升迁,虽然情分尚在,但随着山高水长,都渐渐地淡了下去。
一天,午后正刷着手机,忽见一条微信进来,点开一看是原单位的老下属小L:“老哥,多谢!我的正高评上了[握手][抱拳]”。我猛然想起,上周我退休前的部门接班人小张打电话提过,说小L评上了正高级工程师,很感激我当年劝他别放弃技术,专心搞业务。问啥时候回京,一定得聚聚。其实,我也没帮上什么大忙,无非就是闲聊时多敲打了几句,劝他别在行政的圈子里耗着,技术人员的根在业务上;小张在电话里说说,也多半是客套话,逗我开心罢了,说过也就忘了。可这小L专门微信一来,证明是确有真情,让我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小L曾是我做项目组长时的组员,比我小近十岁,如今也快到退休的年纪了。人很机灵,动手能力极强,画图、编程、现场调试都是一把好手。我做组长时搞技术攻关,他是我最得力的臂膀。后来,我调任技术部,他是最理想的项目组长接班人选。可就在这时,部门主任觉得他笔杆子也不错,把他调去做了行政秘书。
常言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小L到了主任办公室,如鱼得水,很快成了主任的红人,没几年就提了副科,也顺利地评上了中级职称。人一得意,就容易飘;见得多了,就容易眼花,总想走捷径。此后,他有点看不起我们这些埋头画图、一身机油味的“技术宅”,开始迷信起“圈子”和“路线”来。图纸不画了,现场不跑了,技术研讨会也不参加了。成天跟着领导开会,陪不完的饭局,喝不完的酒。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坐上处长的位子,平步青云。
眼看到了晋升副高的年限了,他也不着急,没发表过一篇像样的论文,没主持过一个像样的项目。他看不上职称那点死工资,特别不服气技术部门的条条框框,总觉得凭自己和领导的关系,这些都是小事一桩。
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在“永恒的利益”面前,所谓的“圈子”往往是最靠不住的,有时甚至会反噬一口。由于他紧跟的主任调离了,新来的领导不待见他,他顿时前途黯淡,心灰意冷。甚至开始闹情绪,工作撂挑子,成天和一帮酒肉朋友唉声叹气,混天度日,一副“看破红尘”的模样,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了。
但“沉舟侧畔千帆过”啊,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转眼自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看看身边的人,有背景没背景、有能力没能力的,都纷纷评上了高工,当上了总工,不禁怅然若失,苦恼起来。他又找我喝酒诉苦,我也没有给他留情面。我说我真为你惋惜,我谈两点:
一是“摔铁饭碗”的想法要不得。你以为自己是谁?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谁会一直惯着你?当今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人才有的是,特别是在我们这种技术型企业,有真本事才是硬道理,“领导说你行你才行”。作为个人,只有靠过硬的技术,才有立足之地。人脉这东西,是与利益捆绑的,有迷惑性,往往最不靠谱。现在覆水难收,年龄也快到提拔的坎了,不如顺其自然,回归本行吧。
但第二点,你必须高度重视职称在技术生涯里的分量。职称不仅仅是与工资福利挂钩的待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我们单位一个高级工程师的收入,不比一个处长差,这是事实。但更重要的是,常常被人忽略的是,职称是你技术水平的官方认证。你在一个技术单位干了一辈子,到退休连个高级工程师都不是,无论什么原因,都只能说明你业务不行。哪怕你混了个副处级的虚职,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你对任何人解释,别人都不会信服,它会成为你终生的遗憾和笑柄。当不上官不丢人,没有高级职称就丢人,而且这种挫败感会伴随你的后半生,如影随形。
确实,在原单位,有一部分技术人员,自以为很聪明,精力不用在钻研业务上,而是用在经营关系上,迷信“圈子”,不愿下苦功,总想抄近道。一旦受挫,便自暴自弃,表面上却用“看透了”、“想开了”来维护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好像很“超脱”、很“佛系”。其实,他真的心甘情愿吗?没有,很纠结。因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柴米油盐;只要在社会上,就免不了比较。所谓“知足常乐”,那是在特定的境遇下说的。环境相同,条件相当,只因自己当初少了一份坚持,该拿的没拿到,就少不了酸葡萄心理。作为过来人,我不忍看到这些好兄弟就此沉沦,我总爱多管闲事,不断地开导人、鼓励人,支持人们向上、不断进取。小L就是其中之一,也包括我部门的接班人小张等等。
小L听进去了,放下了身段,主动申请回到技术一线,重新拿起图纸,钻进车间。他沉下心来,刻苦专研技术,带头攻关项目,几年的时间,拿下了国家专利、集团科技进步奖、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年年考核都是优秀。去年,他一举通过了正高级工程师的评审,今年被单位聘用,赶上了职业生涯职称评聘的末班车。再过三五年他就退休了,对于一个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之所以把这件事写出来,是想寄语在职的年轻技术同行,特别是在行政岗位上的技术朋友,如果你不打算离开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死死盯住职称。“圈子”迷信是害人的,佛系是会误事的,“看透”、“想开”、“知足”那是自欺欺人;晚年的体面是年轻时奋斗出来的。在你的职业生涯档案上,你可以没有一官半职,但你不能没有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