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一系列是读《产品思维30讲》,针对每一篇写一些自己思考。引用部分是《30讲》的原文内容,其余是自己的内容。
——————————————————
这一讲讲了微信迭代的过程,最后留了一个问题,你的人生产品打算再怎样迭代。
让我想起了在请答到做的一个功能,最开始规划是在18年4月,后来因为优先级搁置了一段时间,今年年初又拿出来看,自己都看出了很多问题。
这个功能是团队协作,因为我们的用户可能是为了公司或社团的活动来创建签到,所以可能一个活动同时由组织里的好几个人负责,而我们的用户系统是基于微信登陆的,在多人协作时会带来不便。
第一版有许多缺点
1. 臆想了许多需求
一个用户可以属于多个团队,我设计了移动活动的功能,用户可以把个人活动移到某个团队中,或者把团队A的活动移动到团队B。在后来看到的时候,觉得真是“想太多”,种把一个活动在组织间移来移去的需求真实存在吗?即使存在,需求量大吗,需要在第一版也做了吗?
当时还做了团队权限的细分,一个团队分为创始人,管理员,普通成员三种角色。创始人拥有对活动的所有增删改查权限,以及对人员的增删权限。管理员则具有由创始人赋予他的对活动的部分权限。普通成员则只能查看活动。现在想来,既然已经在一个团队里的,说明大家是为活动共同负责的,因此这种授权的需求其实非常小,尤其是拉一个协作者却只让他查看活动这种可能性更小了。
2. 表达不清晰
因为这个功能是在现有官网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拓展,所以很多页面都是基于已有页面做一些改变。当时做原型,试图把页面上每个元素都画上,却让方案本身呈现变得很不清晰。后来做了减法,只把页面中我想要表现的部分画出来,其他部分用框线或直接空白表示,视觉上清晰了许多。
3. 结构层设计有问题
协作功能的结构层设计和老驴当时讨论了好久。我最初想的是像右图这种,用户点击“我创建的”(该页面目前是用来查看活动列表的)后,先选择需要查看个人活动还是团队活动,同理,在创建活动前,用户也需要先选择自己要创建个人还是哪个团队的活动。老驴建议的是左图这种结构,通过右上角来切换登陆状态,当登陆状态在团队A下,创建、查看的就都是团队A 的活动。这样的结构更清晰,而且不影响创建/查看流程,不会增加操作。
老驴说自己看出来问题这是好事,说明成长了。
总结了一下这个成长过程
1. 在做第一版的时候,我对用户并不了解,而这半年多来,通过回复用户的问题,与用户了解,查看一些统计的数据等等,我更加了解用户了,所以在规划功能的时候,会能想象到什么是用户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通过数据和沟通来了解用户,能够帮助提升产品经理直觉的准确度。
2. 通过开会与开发者沟通,可以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信息,不需要什么信息,在做原型写文档的时候,可以慢慢变得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避免过于啰嗦。与自己团队成员磨合,彼此了解之后,工作会更高效。
3. 学习与交流。说实话在做第一版的时候,我并没有看过多少设计/产品的书,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做。然而看过一些书,观察过其他网站/APP是怎么做的之后,慢慢的就可以对“好”的用户体验设计有了一些认知。所以,要不断地学习啊!
说人生要怎么样迭代这个话题太大了,而怎么迭代自己作为产品策划者的能力,我想就是,一直学习保持有输入,一直思考保持思维活跃,一直总结保持天天向上。